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其他论文

麻疯树胚胎发育晚期富集蛋白基因(JcLEA)的功能分析及AtMSH6和AtMSH7在减数分裂重组中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部分 麻疯树胚胎发育晚期富集蛋白基因(JcLEA)的功能分析第13-60页
    第一章 植物LEA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3-20页
        1.1 植物的抗旱及抗盐机制第13-15页
            1.1.1 植物的抗旱机制第13-14页
            1.1.2 植物的抗盐机制第14-15页
        1.2 植物LEA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1 植物LEA蛋白概述第15-16页
            1.2.2 植物LEA蛋白的分类研究第16页
            1.2.3 植物LEA蛋白功能研究概况第16-17页
        1.3 麻疯树的研究概况第17-20页
            1.3.1 麻疯树概述第17-18页
            1.3.2 麻疯树的干旱抗性第18-20页
    第二章 麻疯树LEA蛋白的功能研究第20-51页
        引言第20页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0-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2 菌株和载体第21页
            2.1.3 仪器和设备第21-22页
            2.1.4 试剂和试剂盒第22-24页
                2.1.4.1 试剂盒第22页
                2.1.4.2 主要的试剂第22-23页
                2.1.4.3 引物第23-24页
                2.1.4.4 培养基第24页
                2.1.4.5 用于植物培养的土壤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7页
            2.2.1 JcLEA蛋白进化树构建方法第24-25页
            2.2.2 JcLE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第25-30页
                2.2.2.1 烟草的种植第25页
                2.2.2.2 烟草转化载体CaMV35S::JcLEA::GFP的构建第25-30页
                2.2.2.3 烟草转化第30页
                2.2.2.4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GF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30页
            2.2.3 JcLEA基因在胁迫处理下表达特性的分析方法第30-33页
                2.2.3.1 麻疯树种植第30页
                2.2.3.2 麻疯树树苗的胁迫处理第30-31页
                2.2.3.3 麻疯树总RNA的抽提第31-32页
                2.2.3.4 realtime PCR第32-33页
            2.2.4 JcLEA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功能分析方法第33-37页
                2.2.4.1 拟南芥的种植第33页
                2.2.4.2 转基因株系筛选与鉴定第33页
                2.2.4.3 不同株系中JcLEA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33-34页
                2.2.4.4 培养基中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拟南芥的盐胁迫与干旱胁迫处理第34-35页
                2.2.4.5 土中生长的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拟南芥的盐胁迫与干旱胁迫处理第35页
                2.2.4.6 培养基中与土中胁迫处理后的株系的形态观察与存活率统计第35页
                2.2.4.7 土中胁迫处理后的转基因株系以及野生型的生理指标定的测定第35-37页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7-51页
            2.3.1 LEA蛋白进化树分析第37页
            2.3.2 JcLEA蛋白在烟草细胞中亚细胞定位第37-39页
            2.3.3 麻疯树中JcLEA基因在受多种胁迫诱导时的表达第39-40页
            2.3.4 麻疯树JcLEA基因抗旱与抗盐功能分析第40-51页
                2.3.4.1 转基因株系的获得第40-41页
                2.3.4.2 不同line中JcLEA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41页
                2.3.4.3 转JcLEA拟南芥抗旱性分析第41-46页
                2.3.4.4 转JcLEA拟南芥抗盐性分析第46-51页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第二部分 AtMSH6和AtMSH7在减数分裂重组中的功能分析第60-88页
    第一章 植物MSH6和MSH7研究进展第60-65页
        1.1 减数分裂重组的相关研究第60-62页
        1.2 MSH错配修复系统第62-63页
        1.3 MSH6和MSH7的功能研究第63-65页
    第二章 拟南芥MSH6与MSH7在减数分裂重组中的作用分析第65-83页
        引言第65页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65-66页
            2.1.1 实验材料第65页
            2.1.2 实验试剂第65-66页
        2.2 实验方法第66-69页
            2.2.1 拟南芥的种植第66页
            2.2.2 单突变体的鉴定以及MSH6和MSH7的结构域第66-68页
            2.2.3 野生型中AtMSH6与AtMSH7的组织表达特性第68页
            2.2.4 msh6和msh7-1突变体中MSH家族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68页
            2.2.5 msh6和msh7-1单突变体及植株表型分析第68-69页
            2.2.6 拟南芥杂交第69页
            2.2.7 重组率的分析第69页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69-83页
            2.3.1 MSH6与MSH7的结构域分析第69-70页
            2.3.2 AtMSH6/7/4/5 MutSac结构域的比对第70-71页
            2.3.3 msh6和msh7-1突变体植株的获得第71-74页
                2.3.3.1 msh6突变体的获得与鉴定第71-73页
                2.3.3.2 msh7-1及msh7-2突变体的获得与鉴定第73-74页
            2.3.4 AtMSH6和AtMSH7的组织表达特性第74-75页
                2.3.4.1 AtMSH6的组织表达特性第74-75页
                2.3.4.2 AtMSH7的组织表达特性第75页
            2.3.5 msh6和msh7-1突变体中MSH家族基因表达第75-76页
            2.3.6 msh6和msh7-1突变体植株的表型第76-77页
                2.3.6.1 msh6突变体植株的表型第77页
                2.3.6.2 msh7-1突变体植株的表型第77页
            2.3.7 msh6msh7-1双突变体的表型第77-78页
            2.3.8 研究msh6与msh7-1单突变对重组率影响第78-80页
                2.3.8.1 材料构建第78-79页
                2.3.8.2 msh6突变体与野生型的重组率分析第79-80页
                2.3.8.3 msh7-1突变体与野生型的重组率分析第80页
            2.3.9 进一步研究AtMSH6与AtMSH7构建的材料第80-83页
                2.3.9.1 研究AtMSH6和AtMSH7与MSH家族其它成员关系的构建第80-81页
                2.3.9.2 研究AtASH6与AtMSH7在减数分裂重组模型中作用位置的构建第81-82页
                2.3.9.3 研究多突变体对减数分裂重组率影响的构建第82-83页
    第三章 总结和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蛤(Meretrix meretrix)壳色的鉴定及其相关基因和microRNA研究
下一篇:MeJA-SPI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抑制草莓果实采后腐烂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