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靛红应用简介 | 第9页 |
1.2 靛红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含螺靛红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靛红喹啉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靛红3腙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靛红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3.1 靛红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1.3.2 靛红对单胺氧化酶的作用 | 第15-16页 |
1.3.3 靛红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4 靛红衍生物抗真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3.5 靛红衍生物的抗惊厥活性 | 第19-20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含螺靛红新型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1-3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产物的合成路线 | 第21-2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5-32页 |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2.3.2 5-取代3巯基4氨基-1,2,4-三唑的合成 | 第26-27页 |
2.3.3 3-((5-取代3巯基-4H-1,2,4-三唑4基)亚氨基)吲哚2酮的合成 | 第27页 |
2.3.4 3,7-取代-螺[[1,2,4]三唑[3,4-b][1,3,4]噻二嗪-6,3’-吲哚]-2’-酮的合成 | 第27-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2.4.1 目标产物 3,7-取代-螺[[1,2,4]三唑[3,4-b][1,3,4]噻二嗪-6,3’-吲哚]-2’-酮结构表征 | 第32-35页 |
2.5 合成条件优化 | 第35-39页 |
2.5.1 3-((5-取代3巯基-4H-1,2,4-三唑4基)亚氨基)吲哚2酮希夫碱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35-36页 |
2.5.2 目标产物 3,7-取代-螺[1,2,4-三唑[3,4-b][1,3,4]噻二嗪-6,3’-吲哚]-2’-酮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含螺靛红新型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39-41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1-42页 |
4.1 总结 | 第41页 |
4.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