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MOOC | 第15-16页 |
2. 大学 | 第16-17页 |
3. 课堂教学 | 第17页 |
4. 教学改革 | 第17-18页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MOOC的概述 | 第20-27页 |
(一) MOOC的发展历程 | 第20-24页 |
1. MOOC的兴起 | 第20-21页 |
2. MOOC在国内外的发展 | 第21-24页 |
3. MOOC的未来展望 | 第24页 |
(二) MOOC构成部分及其特点 | 第24-27页 |
1. 课程讲座视频 | 第24-25页 |
2. 课程测验与评价 | 第25-26页 |
3. 讨论区的师生、生生互动 | 第26-27页 |
三、MOOC给我国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 | 第27-32页 |
(一) MOOC给我国传统大学课堂教学造成的冲击与挑战 | 第27-29页 |
1. 对教学内容的挑战 | 第27页 |
2. 对教学方式的挑战 | 第27-28页 |
3. 对教学评估的挑战 | 第28-29页 |
4.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 第29页 |
(二) MOOC给我国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机遇 | 第29-32页 |
1. 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 第29-30页 |
2. 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 第30页 |
3. 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30-31页 |
4. 利于扩大传统教学内容的疆界 | 第31-32页 |
四、MOOC影响下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状况和大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 第32-55页 |
(一)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32-34页 |
1.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2. 分析思路 | 第32页 |
3. 访谈调查 | 第32-33页 |
4. 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33-34页 |
5. 课堂观察 | 第34页 |
(二) MOOC影响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 第34-36页 |
1. 改革形式 | 第34-35页 |
2. 改革成效 | 第35-36页 |
(三) MOOC时代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 第36-49页 |
1. 学习行为分析 | 第37-40页 |
2. 学习体验分析 | 第40-46页 |
3. 学习期望分析 | 第46-49页 |
(四) 大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第49-55页 |
1. 教学模式分析 | 第50-51页 |
2. 课堂有效提问分析 | 第51-52页 |
3. 课堂对话方式分析 | 第52-55页 |
五、MOOC到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 第55-65页 |
(一) 建构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 第55-58页 |
1. 转变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注重学习产出 | 第56页 |
2. 转变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走向学习的促进者 | 第56-57页 |
3.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 第57-58页 |
4. 扩展教学内容,避免“一本教材一门课” | 第58页 |
(二) 设计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 | 第58-60页 |
1. 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 第59页 |
2. 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 | 第59-60页 |
(三) 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60-62页 |
1. 线上课堂,让学生自己对其学习负责 | 第61页 |
2. 线下课堂,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 第61-62页 |
(四) 营造互动交往的课堂教学环境 | 第62-65页 |
1.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 第63页 |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第63-64页 |
3. 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 | 第64-65页 |
六、结语 | 第65-66页 |
注释 | 第66-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 | 第77-90页 |
附录1:关于MOOC影响下大学教学改革状况的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附录2:大学生网络通识课和传统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78-83页 |
附录3:大学生SPOC和传统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83-88页 |
附录4:课堂行为观察表 | 第88-90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