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光谱探针概述 | 第10-11页 |
1.2 1,8-萘酰亚胺作为发色团的光谱探针 | 第11-17页 |
1.2.1 1,8-萘酰亚胺衍生物比色探针 | 第12-13页 |
1.2.2 1,8-萘酰亚胺衍生物荧光探针 | 第13-15页 |
1.2.3 1,8-萘酰亚胺衍生物比色和荧光探针 | 第15-17页 |
1.3 硫脲作为识别基团的光谱探针 | 第17-21页 |
1.3.1 硫脲作为识别基团的比色探针 | 第17-18页 |
1.3.2 硫脲作为识别基团的荧光探针 | 第18-19页 |
1.3.3 硫脲作为识别基团的比色和荧光探针 | 第19-21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0页 |
第二章 基于 1,8-萘酰亚胺和硫脲的F-比色探针 (ATBN) | 第30-42页 |
引言 | 第3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1.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30-31页 |
2.1.2 ATBN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 第31-32页 |
2.1.3 结构表征方法 | 第32页 |
2.1.4 光谱测试方法 | 第3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2.2.1 ATBN的结构表征 | 第32-35页 |
2.2.2 ATBN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35-36页 |
2.2.3 ATBN对离子的识别 | 第36-37页 |
2.2.4 ATBN作为F-比色探针 | 第37-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一个能检测Fe~(2+)、Pb~(2+)和Hg~(2+)的多功能比色和荧光探针 (BTBN) | 第42-64页 |
引言 | 第42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1.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42-43页 |
3.1.2 BTBN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 第43页 |
3.1.3 结构表征方法 | 第43页 |
3.1.4 溶液配制方法 | 第43-44页 |
3.1.5 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3.1.6 细胞培养与荧光成像 | 第4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5-61页 |
3.2.1 BTBN的结构表征 | 第45-47页 |
3.2.2 BTBN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47-49页 |
3.2.3 BTBN作为Fe3+与Pb~(2+)的比色探针 | 第49-54页 |
3.2.4 BTBN作为Hg~(2+)荧光探针 | 第54-60页 |
3.2.5 BTBN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 第60页 |
3.2.6 BTBN在细胞中的应用 | 第60-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四章 一个能聚合的Fe~(3+)、Pb~(2+)和Hg~(2+)多功能比色和荧光探针 (ATUN) | 第64-81页 |
引言 | 第6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4.1.1 主要原料和仪器 | 第64-65页 |
4.1.2 ATUN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 第65页 |
4.1.3 结构表征方法 | 第65页 |
4.1.4 溶液配制方法 | 第65-6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6-78页 |
4.2.1 ATUN及其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 第66-69页 |
4.2.2 ATUN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 第69-71页 |
4.2.3 ATUN作为Fe~(3+)与Pb~(2+)的比色探针 | 第71-74页 |
4.2.4 ATUN作为Hg~(2+)荧光探针 | 第74-7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