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真菌(霉菌)与放线菌论文

利用烟曲霉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及验证生长繁殖相关基因功能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2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7-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26页
    1.1 烟曲霉及烟曲霉病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1.1 烟曲霉及烟曲霉病第18-19页
        1.1.2 烟曲霉致病机制研究进展第19-20页
        1.1.3 形态改变对烟曲霉致病力的影响第20-21页
    1.2 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第21-22页
        1.2.1 插入突变技术概述第21页
        1.2.2 主要的丝状真菌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第21-22页
    1.3 常用的插入位点分析方法第22-24页
        1.3.1 反向PCR第22-23页
        1.3.2 热不对称PCR第23页
        1.3.3 高效热不对称PCR第23页
        1.3.4 接头PCR第23页
        1.3.5 本研究涉及的其他PCR方法第23-24页
    1.4 几丁质合酶研究进展第24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烟曲霉形态改变突变体的筛选第26-36页
    2.1 材料第26-29页
        2.1.1 菌株第26页
        2.1.2 所用培养基及试剂第26-27页
        2.1.3 引物第27页
        2.1.4 仪器设备第27-29页
    2.2 方法第29-31页
        2.2.1 烟曲霉突变体菌株的活化第29页
        2.2.2 PCR检测T-DNA插入突变体第29-30页
        2.2.3 形态改变烟曲霉突变体的筛选第30-31页
    2.3 结果第31-35页
        2.3.1 烟曲霉突变体菌株的活化第31页
        2.3.2 PCR检测T-DNA插入突变体第31-32页
        2.3.3 形态改变烟曲霉突变体的筛选第32-35页
    2.4 讨论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高通量插入突变体库插入位点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6-58页
    3.1 材料第36-37页
        3.1.1 菌株第36页
        3.1.2 培养基第36页
        3.1.3 试剂第36页
        3.1.4 仪器设备第36-37页
    3.2 实验方法第37-44页
        3.2.1 质粒pBHT1的提取第37页
        3.2.2 TAIL-PCR法和HI-TAIL法扩增质粒pBHT1 T-DNA侧翼序列第37-41页
        3.2.3 利用降落PCR方法对HI-TAIL PCR进行改进第41-42页
        3.2.4 产物的T-A克隆第42-43页
        3.2.5 侧翼序列测序第43页
        3.2.6 试验方法的简化第43页
        3.2.7 烟曲霉突变体基因组最佳提取方案的选择第43-44页
        3.2.8 烟曲霉突变体基因组侧翼序列分析第44页
    3.3 结果第44-54页
        3.3.1 质粒pBHT1的提取第44-45页
        3.3.2 TAIL-PCR法和HI-TAIL法扩增质粒pBHT1 T-DNA侧翼序列第45-47页
        3.3.3 利用降落PCR方法对HI-TAIL PCR进行改进第47-48页
        3.3.4 产物的T-A克隆第48页
        3.3.5 侧翼序列测序第48页
        3.3.6 试验方法的简化第48-49页
        3.3.7 烟曲霉突变体基因组最佳提取方案的选择第49-52页
        3.3.8 烟曲霉突变体基因组侧翼序列分析第52-54页
    3.4 讨论第54-57页
        3.4.1 利用降落PCR代替HI-TAIL PCR中的热不对称PCR技术第54-55页
        3.4.2 模板的完整性是反应成败的关键第55页
        3.4.3 反应程序的简化第55-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烟曲霉白化突变株AFM1006基因功能研究第58-80页
    4.1 材料第58-60页
        4.1.1 菌株第58页
        4.1.2 试剂第58-59页
        4.1.3 仪器设备第59-60页
    4.2 方法第60-66页
        4.2.1 突变株AFM1006插入位点分析第60-61页
        4.2.2 AFM1006影响基因的验证第61-62页
        4.2.3 AFM1006打断基因的结构域分析第62-63页
        4.2.4 AFM1006菌株形态及生长发育的宏观、微观形态观察第63页
        4.2.5 AFM1006菌株生理生化水平的改变第63-65页
        4.2.6 AFM1006打断基因的翻译后修饰预测第65页
        4.2.7 AFM1006回复突变株的构建第65-66页
    4.3 结果第66-77页
        4.3.1 突变株AFM1006插入位点分析第66-69页
        4.3.2 AFM1006影响基因的验证第69页
        4.3.3 AFM1006打断基因的结构域分析第69-70页
        4.3.4 AFM1006菌株形态及生长发育的宏观、微观形态观察第70-74页
        4.3.5 AFM1006菌株生理生化水平的改变第74页
        4.3.6 AFM1006打断基因的翻译后修饰预测第74页
        4.3.7 AFM1006回复突变株的构建第74-77页
    4.4 讨论第77-78页
        4.4.1 烟曲霉csmB基因影响分生孢子梗的分化第77页
        4.4.2 烟曲霉csmB基因可能仅在顶囊表面表达并发挥作用第77-78页
        4.4.3 展望第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结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8-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建模与弹性振动控制研究
下一篇:住宅类房地产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