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新语体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网络流行新语体的概念 | 第10-17页 |
第一节 语体 | 第10-13页 |
一、语体的定义 | 第10-12页 |
二、语体与文体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网络语体 | 第13-15页 |
一、网络语体 | 第13-14页 |
二、网络语体与传统语体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体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网络流行新语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网络流行新语体的分类 | 第17-41页 |
第一节 源于电视节目 | 第17-22页 |
第二节 源于名人效应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源于各种网站 | 第23-27页 |
第四节 源于热点问题 | 第27-30页 |
第五节 源于文学作品 | 第30-33页 |
第六节 源于现代诗歌 | 第33-35页 |
第七节 源于广告 | 第35-39页 |
第八节 源于普通生活事件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网络流行新语体的主要特点 | 第41-53页 |
第一节 语言结构特点 | 第41-47页 |
一、谐音方式命名 | 第41页 |
二、内容押韵 | 第41-43页 |
三、使用专业术语 | 第43-44页 |
四、使用方言或外语词 | 第44-45页 |
五、短句多、长句少 | 第45页 |
六、大量运用仿拟 | 第45-47页 |
第二节 风格色彩特点 | 第47-51页 |
一、幽默诙谐 | 第47-48页 |
二、时尚新潮 | 第48页 |
三、形象生动 | 第48-49页 |
四、简单易仿 | 第49-50页 |
五、短暂易逝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使用人群特点 | 第51-53页 |
一、身份的虚拟性 | 第51页 |
二、年轻化 | 第51-52页 |
三、平民化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网络流行新语体的流行原因及影响 | 第53-66页 |
第一节 网络流行新语体的流行原因 | 第53-56页 |
一、语言原因 | 第53-54页 |
二、社会原因 | 第54-55页 |
三、认知原因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网络流行新语体的影响 | 第56-66页 |
一、对语言的影响 | 第56-60页 |
二、对社会的影响 | 第60-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