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8页 |
2.1 流域概况 | 第20-22页 |
2.1.1 河流水系 | 第20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1.3 水文气象 | 第21-22页 |
2.1.4 水库来水变化情况 | 第22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2.2.1 上游水库 | 第22页 |
2.2.2 某水库 | 第22-23页 |
2.3 某水库供水情况 | 第23-26页 |
2.3.1 农业供水 | 第23-24页 |
2.3.2 工业供水 | 第24页 |
2.3.3 城市生活供水 | 第24-25页 |
2.3.4 城市环境供水 | 第25-26页 |
2.3.5 向北京应急供水 | 第26页 |
2.3.6 向河流供水 | 第26页 |
2.4 某水库污染源调查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水库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28-37页 |
3.1 水质监测与管理 | 第28-32页 |
3.1.1 监测目的 | 第28页 |
3.1.2 监测站点布设 | 第28-29页 |
3.1.3 监测项目 | 第29页 |
3.1.4 监测方法与标准 | 第29-30页 |
3.1.5 水质评价指标 | 第30-32页 |
3.2 水质分析与评价 | 第32-36页 |
3.2.1 水库水质总体评价 | 第32-33页 |
3.2.2 对水库重点污染因子的分析评价 | 第33-36页 |
3.3 评价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水动力-水质模型简介 | 第37-46页 |
4.1 MIKE21模型简介 | 第37-38页 |
4.2 MIKE21水动力模块 | 第38-42页 |
4.2.1 水动力模块控制方程组差分方法 | 第38-40页 |
4.2.2 水动力模块控制方程组数值离散 | 第40-42页 |
4.2.3 水动力模块方程组数值求解格式 | 第42页 |
4.3 MIKE21水质模块 | 第42-45页 |
4.3.1 水质模块核心特点及运算原理 | 第43页 |
4.3.2 水质模块构成部分的数学描述 | 第43-44页 |
4.3.3 水质模块状态变量微分方程组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某水库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46-65页 |
5.1 水库水动力模型 | 第46-53页 |
5.1.1 水动力方程 | 第46-47页 |
5.1.2 水库地形的确定 | 第47-48页 |
5.1.3 水文数据的应用 | 第48-51页 |
5.1.4 水动力参数 | 第51-52页 |
5.1.5 水动力模拟 | 第52-53页 |
5.1.6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页 |
5.2 水库水质模型 | 第53-63页 |
5.2.1 污染物扩散方程 | 第53-54页 |
5.2.2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54-55页 |
5.2.3 水质污染因子及参数的选择 | 第55-58页 |
5.2.4 水质模拟 | 第58-63页 |
5.2.5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3页 |
5.3 改善水质的几点措施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