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经营决策论文

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2页
        1.1.1 江苏省水利工程概况第8-10页
        1.1.2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研究综述第13页
        1.2.3 建设项目风险元传递研究第13-14页
        1.2.4 多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第14-15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第15页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2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概述第16-28页
    2.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概述第16-17页
        2.1.1 项目第16页
        2.1.2 项目管理第16页
        2.1.3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第16页
        2.1.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第16-17页
        2.1.5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第17页
    2.2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概述第17-21页
        2.2.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第17-20页
        2.2.2 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第20-21页
    2.3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概述第21-24页
        2.3.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第21页
        2.3.2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第21-22页
        2.3.3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第22-23页
        2.3.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分析第23页
        2.3.5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第23-24页
    2.4 层次分析法基础理论概述第24-27页
        2.4.1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第24-25页
        2.4.2 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第25-26页
        2.4.3 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分析第28-3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风险特点第28-29页
    3.3 风险分类第29-34页
        3.3.1 生产、作业区第29-31页
        3.3.2 物质仓储区第31页
        3.3.3 生活、办公区第31页
        3.3.4 作业人员风险第31-32页
        3.3.5 机械设备风险第32-33页
        3.3.6 材料风险第33页
        3.3.7 环境风险第33-34页
        3.3.8 安全管理风险第34页
    3.4 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3.4.1 参建各方风险意识淡薄第34页
        3.4.2 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适用性不强第34-35页
        3.4.3 风险识别困难、风险评价误差大、风险处理手段落后第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构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案例研究第36-52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构建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第36-38页
        4.2.1 设计原则第36-37页
        4.2.2 构建指标体系第37-38页
    4.3 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第38-43页
        4.3.1 定级标准第38-40页
        4.3.2 指标权重测算模型第40-41页
        4.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1-43页
    4.4 杨家沟闸站工程项目的案例研究第43-51页
        4.4.1 工程概况第43-44页
        4.4.2 风险评估测算过程第44-47页
        4.4.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7-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研究第52-60页
    5.1 信息系统概述第52-53页
    5.2 系统需求分析第53页
    5.3 系统设计第53-59页
        5.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第53-54页
        5.3.2 技术框架设计第54-56页
        5.3.3 业务功能设计第56-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页
    6.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拍频测量温度和旋光角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无线通信系统中乘积编译码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