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KP化控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1 前言第12-18页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密植增产研究第13页
        1.2.2 化控剂对茎秆干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第13-14页
        1.2.3 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4 激素水平研究进展第15页
        1.2.5 光合性能的研究第15-16页
        1.2.6 化控剂对产量的影响第16-17页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试验设计第18-2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页
        2.1.1 试验材料第18页
        2.1.2 土壤肥力及试验设计第18页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8-21页
        2.2.1 玉米农艺性状的测定第18-19页
        2.2.2 茎秆力学指标的测定第19页
        2.2.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19-20页
        2.2.4 激素指标的测定第20页
        2.2.5 产量的测定第20页
        2.2.6 数据与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42页
    3.1 KP化控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1-22页
        3.1.1 株高与穗位高的变化第21-22页
    3.2 KP化控剂对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第22-30页
        3.2.1 茎秆扁率的变化第22-23页
        3.2.2 茎秆横截面积的变化第23-24页
        3.2.3 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的变化第24-26页
        3.2.4 茎皮厚度的变化第26-27页
        3.2.5 刺穿强度的变化第27-28页
        3.2.6 横折强度的变化第28-29页
        3.2.7 田间致倒伏推力的变化第29-30页
    3.3 KP化控剂对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30-37页
        3.3.1 叶片SOD活性的变化第30-31页
        3.3.2 叶片POD活性的变化第31-32页
        3.3.3 叶片CAT活性的变化第32-33页
        3.3.4 叶片MAD含量的变化第33页
        3.3.5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33-34页
        3.3.6 叶片SPAD值的变化第34-35页
        3.3.7 叶片PEP羧化酶的变化第35页
        3.3.8 叶片Ru BP羧化酶的变化第35-36页
        3.3.9 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第36-37页
    3.4 KP化控剂对玉米激素的影响第37-39页
        3.4.1 叶片IAA、GA、ZR、ABA含量的变化第37页
        3.4.2 茎秆IAA含量的变化第37-38页
        3.4.3 茎秆GA含量的变化第38-39页
        3.4.4 茎秆ABA含量的变化第39页
    3.5 KP化控剂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第39-42页
        3.5.1 产量的变化第39-40页
        3.5.2 光合指标、茎秆激素指标对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0-42页
4 讨论第42-47页
    4.1 KP化控剂对农艺指标的影响第42页
    4.2 KP化控剂对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4.3 KP化控剂对玉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43-44页
    4.4 KP化控剂对玉米激素水平的影响第44页
    4.5 KP化控剂对玉米光合指标的影响第44-45页
    4.6 KP化控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5-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型、Q型烟粉虱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差异研究
下一篇:马陆共生放线菌及其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