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南岭山地南方红豆杉遗传变异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0页
    1.1 我国南方红豆杉地理分布第15-16页
        1.1.1 群体水平分布第15-16页
        1.1.2 群体垂直分布第16页
    1.2 南岭山地自然条件与南方红豆杉群体分布特点第16-19页
        1.2.1 地貌特征第16页
        1.2.2 气候特征第16-17页
        1.2.3 土壤类型第17页
        1.2.4 群落特征第17-18页
        1.2.5 群体分布第18-19页
    1.3 南方红豆杉研究概况第19-20页
    1.4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第20-34页
        1.4.1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第20-26页
        1.4.2 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第26-28页
        1.4.3 分子标记技术在濒危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第28-32页
        1.4.4 表型多样性的研究第32-34页
    1.5 植物遗传变异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第34-36页
    1.6 濒危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第36-38页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8-40页
第二章 研究方案第40-42页
    2.1 课题来源第40页
    2.2 研究内容第40-41页
    2.3 技术路线第41-42页
第三章 基于空间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分析第42-61页
    3.1 研究方法第42-46页
        3.1.1 植物分布资料来源第42页
        3.1.2 气候资料第42-44页
        3.1.3 数据处理第44-46页
    3.2 结果分析第46-57页
        3.2.1 南方红豆杉分布与气候气候因子的关系第46-49页
        3.2.2 限制因子主成分分析第49-50页
        3.2.3 南方红豆杉气候区划分第50-57页
    3.3 讨论第57-59页
    3.4 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不同地理群体表型遗传变异分析第61-74页
    4.1 试验材料第61-62页
        4.1.1 材料采集第61-62页
        4.1.2 表型性状观测第62页
    4.2 数据统计方法第62-6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3-71页
        4.3.1 三个群体叶片表型遗传变异第63-64页
        4.3.2 元宝山不同海拔梯度叶片表型遗传变异第64-65页
        4.3.3 不同群体种子形态观测第65-66页
        4.3.4 不同群体幼苗形态第66页
        4.3.5 叶片解剖观测第66-68页
        4.3.6 叶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第68-71页
    4.4 讨论第71-72页
    4.5 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不同地理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第74-92页
    5.1 试验材料第74-75页
    5.2 研究方法第75-79页
        5.2.1 DNA提取与质量检测第75-76页
        5.2.2 引物筛选第76页
        5.2.3 PCR反应与基因分型第76-79页
        5.2.4 数据分析第79页
    5.3 结果分析第79-89页
        5.3.1 DNA提取及位点基因分型结果第79-81页
        5.3.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1-85页
        5.3.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85-87页
        5.3.4 群体聚类分析第87-89页
    5.4 讨论第89-90页
        5.4.1 南方红豆杉的遗传格局第89-90页
        5.4.2 南方红豆杉不同群体亲缘关系第90页
    5.5 小结第90-92页
第六章 不同海拔梯度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第92-100页
    6.1 八大公山生态因子第92页
    6.2 试验材料第92-93页
    6.3 研究方法第93-94页
        6.3.1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93页
        6.3.2 引物筛选第93页
        6.3.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93-94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94-98页
        6.4.1 不同海拔南方红豆杉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第94-96页
        6.4.2 不同海拔南方红豆杉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第96-97页
        6.4.3 不同海拔南方红豆杉群体聚类分析第97-98页
    6.5 讨论第98-99页
    6.6 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遗传变异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100-107页
    7.1 表型多样性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第100-102页
        7.1.1 分析方法第100页
        7.1.2 结果与分析第100-102页
    7.2 遗传变异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102-105页
        7.2.1 分析方法第102页
        7.2.2 结果与分析第102-105页
    7.3 小结第105-107页
        7.3.1 表型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第105页
        7.3.2 遗传变异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第105-107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研究展望第107-111页
    8.1 研究结论第107-110页
        8.1.1 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第107-108页
        8.1.2 不同地理群体表型与细胞结构遗传变异第108-109页
        8.1.3 不同地理群体分子遗传变异的分析第109-110页
    8.2 创新点第110页
    8.3 研究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33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下一篇:基于员工满意度的SDGC物流公司激励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