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顺方言语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13-16页 |
1.1 和顺县历史沿革 | 第13页 |
1.2 和顺县地理人口概况 | 第13-14页 |
1.3 和顺方言语音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和顺方言音系 | 第16-29页 |
2.1 声母 | 第16页 |
2.2 韵母 | 第16-17页 |
2.3 单字调 | 第17-18页 |
2.4 连读变调 | 第18-19页 |
2.5 儿化韵 | 第19-21页 |
2.6 子变韵 | 第21-22页 |
2.7 文白异读 | 第22-26页 |
2.8 舒声促化字和入声舒化字 | 第26-28页 |
2.9 分音词和合音词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和顺方言声韵调配合规律 | 第29-39页 |
3.1 声韵配合规律 | 第29-30页 |
3.2 声韵调配合表 | 第30-39页 |
第四章 和顺方言语音与中古音的比较 | 第39-54页 |
4.1 古声母与和顺方言声母的比较 | 第39-45页 |
4.2 古韵母与和顺方言韵母的比较 | 第45-53页 |
4.3 古声调与和顺方言声调的比较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和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 | 第54-63页 |
5.1 声母对应规律 | 第54-57页 |
5.2 韵母对应规律 | 第57-62页 |
5.3 声调对应规律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和顺方言同音字汇 | 第63-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84-85页 |
承诺书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