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当代中国文明崛起的超越意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学界研究综述第10-20页
        1.2.1 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崛起”研究第10-17页
        1.2.2 国外关于“中国崛起”研究综述第17-19页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说第19-20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第20-21页
        1.3.1 主要内容第20页
        1.3.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21页
        1.4.1 重点第21页
        1.4.2 难点第21页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1-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2 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近代西方世界大国崛起历史及主导意识第23-41页
    2.1 大国崛起的历史第23-29页
        2.1.1 葡萄牙第23-24页
        2.1.2 西班牙第24-25页
        2.1.3 荷兰第25页
        2.1.4 英国第25-26页
        2.1.5 法国第26页
        2.1.6 德国第26-27页
        2.1.7 俄罗斯第27-28页
        2.1.8 日本第28页
        2.1.9 美国第28-29页
    2.2 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崛起”主导意识第29-35页
        2.2.1 西方资本主义初期大国崛起的“暴力扩张”意识第29-33页
        2.2.2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崛起的“以邻为壑”意识第33-34页
        2.2.3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优先发展权”意识第34页
        2.2.4 不变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识第34-35页
    2.3 西方资本主义“野蛮”大国崛起后果第35-41页
        2.3.1 曾经帝国的迅速陨落第35-36页
        2.3.2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困局第36-41页
第3章 培养中国文明崛起超越意识的可行性第41-58页
    3.1 何谓“中国文明崛起中的超越意识”第41-43页
        3.1.1 文明第41页
        3.1.2 文明崛起第41页
        3.1.3 大国文明崛起的“超越意识”第41-42页
        3.1.4 中国文明崛起中的超越意识第42-43页
    3.2 培养中国文明崛起超越意识的可行性第43-58页
        3.2.1 人类演进依据:超越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永恒驱动第43-44页
        3.2.2 中国文化依据:“超越”精神的历史贯穿第44-46页
        3.2.3 中国古代历史演进依据:文明是主旋律第46页
        3.2.4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主导意识的超越第46-54页
        3.2.5 选择依据:中国秉承着马克思主义超越意识的本真精神第54-58页
第4章 中国文明崛起的超越意识构建第58-83页
    4.1 中国文明崛起超越意识建构第58-59页
        4.1.1 大国崛起需要超越意识第58页
        4.1.2 中国崛起需要超越意识第58-59页
    4.2 中国文明崛起的“经济超越意识”构建第59-63页
        4.2.1 问题第60页
        4.2.2 马克思关于提升经济质量的相关思想第60-61页
        4.2.3 经济超越意识的培育第61-63页
    4.3 中国文明崛起的“政治超越意识”构建第63-66页
        4.3.1 问题第64页
        4.3.2 政治超越意识的培育第64-66页
    4.4 中国文明崛起的“文化超越意识”构建第66-77页
        4.4.1 构建当代“包容”文化意识第67-69页
        4.4.2 构建当代“开放”文化意识第69-71页
        4.4.3 构建当代“绿色”文化意识第71-74页
        4.4.4 构建当代“改革”文化意识第74-77页
    4.5 中国文明崛起的“社会超越意识”构建第77-78页
        4.5.1 中国当代转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第77页
        4.5.2 立足“民生”、“共享”理念实现“社会超越”第77-78页
    4.6 中国文明崛起的“世界历史交往超越意识”构建第78-83页
        4.6.1 世界历史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第78页
        4.6.2 实现“世界历史交往超越”的方式第78-8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路面径流重金属及PAHs污染特征
下一篇:水貂和貉Toll样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和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