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 | 第13页 |
1.3 叶色突变的分子机理 | 第13-21页 |
1.3.1 叶绿素生物合成和降解途经相关基因的突变 | 第13-17页 |
1.3.2 血红素代谢途径基因的突变 | 第17-18页 |
1.3.3 类胡萝卜素合成和降解途径相关基因的突变 | 第18页 |
1.3.4 叶绿体发育和分化受阻 | 第18页 |
1.3.5 核质信号传导途径受阻 | 第18-20页 |
1.3.6 质体基因表达与转录后加工缺陷 | 第20页 |
1.3.7 植物叶绿体核糖体蛋白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非生物因素对叶色突变体的影响 | 第21-22页 |
1.5 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6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利用 | 第24-26页 |
第2章 前言 | 第26-28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3.1 材料 | 第28-29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3.1.2 试剂盒 | 第28页 |
3.1.3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8页 |
3.1.4 菌种载体 | 第28页 |
3.1.5 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3.2 细胞学和形态学分析 | 第29-30页 |
3.2.1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3.2.2 农艺性状的调查 | 第29页 |
3.2.3 超显微结构观察 | 第29-30页 |
3.3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3.3.1 碱煮法 | 第30页 |
3.3.2 简易CTAB法 | 第30-31页 |
3.3.3 DNA的纯化 | 第31页 |
3.4 分子定位 | 第31-33页 |
3.4.1 遗传分析 | 第31-32页 |
3.4.2 普通PCR | 第32页 |
3.4.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2页 |
3.4.4 连锁标记的筛选 | 第32-33页 |
3.4.5 目标基因的定位 | 第33页 |
3.5 YGL1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比对分析 | 第33-36页 |
3.5.1 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的制备 | 第33-34页 |
3.5.2 R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3.5.3 RNA的纯化 | 第35页 |
3.5.4 cDNA的合成 | 第35-36页 |
3.5.5 测序与序列比对 | 第36页 |
3.6 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6-37页 |
3.7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 第37-40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54页 |
4.1 ygl13的表型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考察 | 第40-41页 |
4.1.1 ygl13的表型特征 | 第40-41页 |
4.1.2 ygl13的表型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考察 | 第41页 |
4.2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41页 |
4.3 叶绿体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4.4 突变体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42页 |
4.5 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 第42-44页 |
4.6 候选基因的分析 | 第44-46页 |
4.7 突变体候选基因测序验证 | 第46-50页 |
4.8 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0-52页 |
4.9 野生型和突变体YGL13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2-54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4-58页 |
5.1 突变体ygl13黄绿叶表型和光合色素含量的的探讨 | 第54-55页 |
5.2 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 第55页 |
5.3 农艺性状的讨论 | 第55-56页 |
5.4 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56页 |
5.5 YGL13基因和编码的蛋白 | 第56-57页 |
5.6 黄绿叶突变体ygl13的应用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