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接受现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二) 视觉文化与文学接受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一、视觉文化语境对文学接受的影响 | 第15-19页 |
(一) 社会文化语境的视觉文化转向 | 第16-17页 |
(二) 接受活动地位的上升 | 第17-18页 |
(三) 接受活动内涵的重构 | 第18-19页 |
二、视觉语境下的接受主体 | 第19-22页 |
(一) 文学接受主体的两种类型 | 第20页 |
(二) 接受主体向受众群体的转变 | 第20-22页 |
三、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客体 | 第22-30页 |
(一) 文本的多元存在形态 | 第22-24页 |
(二) 文本的视觉化 | 第24-26页 |
(三) 视觉影像与文字的间离性和互文性 | 第26-28页 |
(四) 视觉形式生成接受意义 | 第28-30页 |
四、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心理 | 第30-37页 |
(一) 接受动机 | 第30-31页 |
(二) 视觉接受快感 | 第31-32页 |
(三) 个体情感活动和视觉编码 | 第32-33页 |
(四) 想象的死亡与再生 | 第33-34页 |
(五) 视觉拟象和想象 | 第34-36页 |
(六) 由理性走向感性直觉 | 第36-37页 |
五、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行为 | 第37-41页 |
(一) 从印刷字符接受到视觉形象接受 | 第37-38页 |
(二) 从单一的视觉阅读到多元的感官感触 | 第38-39页 |
(三) 从主动接受到视觉被动接受 | 第39页 |
(四) 从静态接受到动态接受 | 第39-40页 |
(五) 接受速率和接受时间的新变 | 第40页 |
(六) 社会集体接受与个体接受 | 第40-41页 |
六、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接受效能 | 第41-46页 |
(一) 意义生成方式的新变 | 第41-43页 |
(二) 由一元走向多元的接受阐释 | 第43-44页 |
(三) 接受效能的中心离散化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