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电动力修复铬污染土壤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绪论第10-25页
    1.1 土壤与环境污染第10-11页
        1.1.1 土壤对环境重要性第10页
        1.1.2 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第10-11页
    1.2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第11-13页
        1.2.1 土壤重金属及其污染的状况第11页
        1.2.2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第11-12页
        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第12-13页
    1.3 土壤重金属污染常用的修复方法第13-15页
        1.3.1 物理修复第13页
        1.3.2 化学修复第13-14页
        1.3.3 生物修复第14-15页
    1.4 重金属污染电动力修复技术第15-19页
        1.4.1 电动力修复技术基本原理第15-16页
        1.4.2 电动力修复的迁移机理第16页
        1.4.3 主要的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第16-19页
    1.5 土壤电动力修复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第19-21页
        1.5.1 pH因素第19-20页
        1.5.2 极化问题第20-21页
        1.5.3 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21页
        1.5.4 电压、电流、电极的影响第21页
    1.6 土壤中的铬污染第21-23页
        1.6.1 铬污染的来源第21-22页
        1.6.2 土壤中铬的形态第22页
        1.6.3 铬污染的危害第22页
        1.6.4 土壤中铬的转化第22-23页
    1.7 铬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及存在问题第23页
    1.8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3-25页
2.腐殖酸对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第25-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1.1 实验材料及装置第25-26页
        2.1.2 实验仪器第26页
        2.1.3 实验药品第26页
        2.1.4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1.5 分析方法第27-28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8-39页
        2.2.1 初始土壤条件第28页
        2.2.2 电动修复过程中电流、电极液pH及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第28-31页
        2.2.3 电动修复结束后土壤pH、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第31-32页
        2.2.4 土壤中铬的迁移及形态转化第32-37页
        2.2.5 腐殖酸对铬形态及含量分布的影响及分析第37-39页
    2.3 小结第39-40页
3.复极性电极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第40-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3.1.1 实验材料及装置第40页
        3.1.2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1.3 分析方法第42页
    3.2.结果与讨论第42-52页
        3.2.1 初始土壤条件第42页
        3.2.2 电动修复过程中电流、电极液pH及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第42-45页
        3.2.3 电动修复结束后,高岭土不同处理土壤中pH、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第45-47页
        3.2.4 复极性电极对土壤中铬的迁移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第47-51页
        3.2.5 复极性电极对铬形态及含量分布的影响及分析第51-52页
    3.3 小结第52-54页
4.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配合煤基氏流动度预测焦炭热性能
下一篇:某赤铁矿选矿厂工艺流程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