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设计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4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4页 |
1.1.2 课题的意义 | 第14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3 精密剪切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剪切方式的概论 | 第14-16页 |
1.3.2 剪切设备的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4 虚拟样机技术综述 | 第19-21页 |
1.4.1 虚拟样机技术的提出背景 | 第19页 |
1.4.2 虚拟样机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9-20页 |
1.4.2.1 国际应用 | 第20页 |
1.4.2.2 国内应用 | 第20页 |
1.4.3 虚拟样机未来的发展 | 第20页 |
1.4.4 支持虚拟样机技术的软件系统 | 第20-21页 |
1.4.4.1 几何建模软件 | 第20-21页 |
1.4.4.2 动力学仿真软件 | 第21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以及技术方案 | 第21-22页 |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3 技术方案 | 第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棒料精密剪切原理 | 第23-30页 |
2.1 几何关系的分析 | 第23-26页 |
2.2 剪切过程中棒料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 | 第26-27页 |
2.2.1 受力分析 | 第26-27页 |
2.2.2 应力分析 | 第27页 |
2.3 影响棒料剪切的几个因素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设计 | 第30-39页 |
3.1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结构设计 | 第30-38页 |
3.1.1 杠杆式精密剪切的夹紧原理 | 第30-31页 |
3.1.2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总体装配图 | 第31页 |
3.1.3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工作过程 | 第31-33页 |
3.1.4 关键部件的设计 | 第33-38页 |
3.1.4.1 杠杆的设计 | 第33-34页 |
3.1.4.2 剪刃的设计 | 第34-35页 |
3.1.4.3 回位装置的设计 | 第35页 |
3.1.4.4 两剪刃之间轴向间隙调节装置的设计 | 第35-36页 |
3.1.4.5 定位装置与卸料装置的设计 | 第36页 |
3.1.4.6 机架底座的设计 | 第36-37页 |
3.1.4.7 动刀架静板的设计 | 第37页 |
3.1.4.8 动板的设计 | 第37-38页 |
3.2 棒料剪切力的计算 | 第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虚拟建模 | 第39-48页 |
4.1 几何建模 | 第39-42页 |
4.2 虚拟装配 | 第42-44页 |
4.2.1 装配关系 | 第42-43页 |
4.2.2 虚拟装配的流程图 | 第43页 |
4.2.3 装配方法与装配结构 | 第43-44页 |
4.3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爆炸图 | 第44-46页 |
4.3.1 动刀架的爆炸图 | 第45页 |
4.3.2 定刀架的爆炸图 | 第45页 |
4.3.3 箱体结构的爆炸图 | 第45-46页 |
4.4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干涉检查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运动仿真分析 | 第48-56页 |
5.1 运动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5.1.1 仿真模型的简化 | 第48-49页 |
5.1.2 定义刚体 | 第49页 |
5.1.3 添加约束与驱动 | 第49-51页 |
5.2 仿真结果的分析 | 第51-55页 |
5.2.1 位移曲线分析 | 第51-53页 |
5.2.1.1 梁板的位移变化及其分析 | 第51-52页 |
5.2.1.2 动刀架静板的位移变化及其分析 | 第52页 |
5.2.1.3 定刀架动板的位移变化及其分析 | 第52-53页 |
5.2.1.4 定刀架静板的位移变化及其分析 | 第53页 |
5.2.2 速度与加速度曲线分析 | 第53-55页 |
5.2.2.1 动刀架动板速度的变化 | 第53-54页 |
5.2.2.2 动刀架动板加速度的变化 | 第54-55页 |
5.2.3 剪切效率 | 第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杠杆式精密剪切装置的动态性能分析 | 第56-69页 |
6.1 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56页 |
6.2 模态分析 | 第56-60页 |
6.2.1 固有频率与振型 | 第57页 |
6.2.2 底座的模态分析 | 第57-59页 |
6.2.3 梁板的模态分析 | 第59-60页 |
6.3 剪切过程中关键部件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0-64页 |
6.3.1 静板与剪刃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0-62页 |
6.3.2 动板与剪刃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2-63页 |
6.3.3 杠杆的应力应变分析 | 第63-64页 |
6.4 剪切装置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64-68页 |
6.4.1 疲劳破坏基本理论 | 第64-65页 |
6.4.2 疲劳寿命分析理论 | 第65-66页 |
6.4.2.1 材料的疲劳性能S-N曲线 | 第65页 |
6.4.2.2 材料疲劳性能曲线的修正 | 第65-66页 |
6.4.2.3 累计损伤的计算公式 | 第66页 |
6.4.3 利用UG NX分析构件的疲劳寿命 | 第66-68页 |
6.4.3.1 剪刃与静板的疲劳分析 | 第66-67页 |
6.4.3.2 动板与剪刃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67页 |
6.4.3.3 杠杆的疲劳寿命分析 | 第67-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