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交通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1.2 交通流理论的研究 | 第14-17页 |
1.2.1 交通流理论中的宏观模型 | 第15-16页 |
1.2.2 交通流理论中的中观模型 | 第16页 |
1.2.3 交通流理论中的微观模型 | 第16-17页 |
1.3 交通流理论中主要参数的概念和关系 | 第17-19页 |
1.4 交通流的模拟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2章 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1-29页 |
2.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构成 | 第21-22页 |
2.1.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元胞自动机的构成 | 第21-22页 |
2.2 元胞自动机的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2.2.1 周期性边界条件 | 第22页 |
2.2.2 开放性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2.3 元胞自动机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2.4 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4-26页 |
2.4.1 Wolfram的184号模型 | 第24页 |
2.4.2 Na Sch模型 | 第24-25页 |
2.4.3 FI模型 | 第25-26页 |
2.4.4 改进模型 | 第26页 |
2.5 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26-28页 |
2.5.1 同向交通的CA模型 | 第26-27页 |
2.5.2 双向交通的CA模型 | 第27-28页 |
2.6 二维元胞自动机BML模型 | 第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单车道T型交叉口多速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 第29-3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模型 | 第29-30页 |
3.3 车辆演化规则 | 第30-31页 |
3.4 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31-35页 |
3.4.1 主干道注入概率对混合交通流中车道平均速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2 主干道不同注入概率对混合交通流中车道流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3 主干道不同注入概率对混合交通流中车道密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结论 | 第35-37页 |
第4章 双车道T型交叉口多速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 第37-48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模型 | 第37-38页 |
4.3 演化规则 | 第38-39页 |
4.4 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39-46页 |
4.4.1 支道转向概率对各条车道流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2 支道注入概率对T型交叉口各个车道的影响 | 第42-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