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医学诊断和有机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金属氧化物磁性纳米材料第11-18页
        1.2.1 金属氧化物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第11-15页
            1.2.1.1 共沉淀法第11-12页
            1.2.1.2 热分解法第12-14页
            1.2.1.3 微乳液法第14页
            1.2.1.4 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第14-15页
        1.2.2 多元金属氧化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第15-18页
            1.2.2.1 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第15-16页
            1.2.2.2 多模式成像中的应用第16页
            1.2.2.3 药载中的应用第16-17页
            1.2.2.4 生物催化中的应用第17-18页
    1.3 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第18-25页
        1.3.1 磁性介孔硅纳米复合材料第18-21页
            1.3.1.1 装有磁性纳米粒子的介孔硅纳米球第18-19页
            1.3.1.2 磁性核和介孔硅壳的超顺磁性微球第19-20页
            1.3.1.3 填充磁性纳米粒子于介孔通道的有序介孔硅第20页
            1.3.1.4 其他形态的磁性介孔硅纳米复合物第20-21页
        1.3.2 磁性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第21-22页
        1.3.3 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2-24页
            1.3.3.1 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第22-23页
            1.3.3.2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3页
            1.3.3.3 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第23-24页
        1.3.4 总结与展望第24-25页
    1.4 本论文选题意义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6页
第二章 MnFe_2O_4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其基于钆的配合物的纳米复合物作为可调控和可增强的T_1和T_2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第36-55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MnFe_2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功能化及其表征第37-42页
        2.2.1 实验部分第37-40页
            2.2.1.1 化学试剂第37-38页
            2.2.1.2 实验仪器第38页
            2.2.1.3 实验步骤图第38页
            2.2.1.4 16 nm MnFe_2O_4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8页
            2.2.1.5 18 nm和27 nm MnFe_2O_4纳米粒子的合成第38-39页
            2.2.1.6 叶酸乙二胺的合成第39页
            2.2.1.7 Folate-DTPA-NH-PEG-DIB(1a)的合成第39页
            2.2.1.8 Gd:Folate-DTPA-NH-PEG-DIB(1b)的合成第39-40页
            2.2.1.9 Gd:Folate-DTPA-NH-PEG-DIB-MnFe_2O_4(1c)的合成第40页
        2.2.2 结果与讨论第40-42页
    2.3 功能化MnFe_2O_4纳米复合物1c对癌细胞的靶向双模式T_1和T_2磁共振成像第42-50页
        2.3.1 实验部分第42页
            2.3.1.1 化学试剂及细胞第42页
            2.3.1.2 实验仪器第42页
        2.3.2 1c的磁共振成像第42-43页
            2.3.2.1 1c的T_1和T_2磁共振成像第42页
            2.3.2.2 1c的癌细胞的靶向双模式T_1和T_2磁共振成像第42-43页
        2.3.3 细胞毒性的测定第43页
        2.3.4 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评估第43页
        2.3.5 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2.3.5.1 水溶性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稳定性评价及其磁性测量第43-48页
            2.3.5.2 癌细胞的靶向双模式T_1和T_2磁共振成像第48-49页
            2.3.5.3 细胞毒性实验和体内毒性第49-50页
    2.4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第三章 新型3D介孔Fe_3O_4@Cu_2O-rGO框架的配位组装及其作为高效率的和可重复利用的催化剂用于喹喔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第55-89页
    3.1 引言第55-57页
    3.2 Fe_3O_4@Cu_2O-rG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第57-67页
        3.2.1 实验部分第57-60页
            3.2.1.1 化学试剂第57页
            3.2.1.2 实验仪器第57页
            3.2.1.3 实验设计路线图第57-58页
            3.2.1.4 核壳型Fe_3O_4@Cu_2O纳米晶的制备第58页
            3.2.1.5 6nm的CuFe_2O_4纳米粒子的制备第58-59页
            3.2.1.6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第59页
            3.2.1.7 rGO的制备第59页
            3.2.1.8 rGO-S-DIB的制备第59页
            3.2.1.9 Fe_3O_4@Cu_2O-rGO的制备第59-60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60-67页
            3.2.2.1 Fe_3O_4@Cu_2O-rGO纳米复合物的表征第60-65页
            3.2.2.2 核壳型Fe_3O_4@Cu_2O纳米晶的形成机理第65-67页
    3.3 Fe_3O_4@Cu_2O-rGO纳米复合物用于催化合成喹喔啉及其衍生物第67-73页
        3.3.1 实验部分第67-68页
            3.3.1.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第67-68页
            3.3.1.2 实验步骤第68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68-73页
    3.4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加信息第78-89页
第四章 功能化修饰MnFe_2O_4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依赖的类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测定及其在比色检测癌症细胞中的应用第89-109页
    4.1 引言第89-90页
    4.2 实验部分第90-96页
        4.2.1 化学试剂第90页
        4.2.2 实验仪器第90-91页
        4.2.3 实验步骤图第91-92页
        4.2.4 MnFe_2O_4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2-93页
            4.2.4.1 16nm,18nm和27nm的MnFe_2O_4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2页
            4.2.4.2 4nm MnFe_2O_4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2-93页
        4.2.5 MnFe_2O_4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第93-94页
            4.2.5.1 DIB-PEH-NH-FA(1a)的制备第93页
            4.2.5.2 DIB-PEH-NH-FITC(1b)的制备第93页
            4.2.5.3 MnFe_2O_4-DIB-PEG-NH_2(1c)的制备第93-94页
            4.2.5.4 MnFe_2O_4-DIB-PEG-NH_2-FA(1d)的制备第94页
            4.2.5.5 MnFe_2O_4-DIB-PEG-NH-FA,FITC(1e)的制备第94页
        4.2.6 1c作为过氧化氢酶催化TMB显色的实验条件的优化选择第94-95页
            4.2.6.1 最适的吸收波长的选择第94页
            4.2.6.2 最适缓冲溶液的选择第94-95页
            4.2.6.3 最适反应温度的选择第95页
        4.2.7 MnFe_2O_4-DIB-PEG-NH_2(1c)过氧化氢酶催化机理探索第95页
        4.2.8 MnFe_2O_4-DIB-PEG-NH_2-FA(1d)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催化活性的测定第95-96页
        4.2.9 MnFe_2O_4-DIB-PEG-NH_2-FA(1d)细胞毒性的测定第96页
        4.2.10 MnFe_2O_4-DIB-PEG-NH_2-FA,FITC(1e)的细胞成像第9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6-105页
        4.3.1 MnFe_2O_4的表征第96-98页
        4.3.2 3,3',5,5'-四甲基联苯胺发光原理讨论第98-99页
        4.3.3 MnFe_2O_4-DIB-PEG-NH_2(1c)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第99-103页
        4.3.4 MnFe_2O_4-DIB-PEG-NH_2(1c)的过氧化氢酶催化机理第103-104页
        4.3.5 MnFe_2O_4-DIB-PEG-NH_2-FA(1d)的细胞内类过氧化氢酶活性检测第104页
        4.3.6 MnFe_2O_4-DIB-PEG-NH-FA,FITC(1e)的细胞成像第104-105页
    4.4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9-110页
    5.1 主要结论第109页
    5.2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与课题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泛素连接酶RING2对苯并[a]芘导致的BPDE-DNA加合物及ATR-CHK1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一篇:T型交叉口多速混合交通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