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油菜素内酯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1 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命名及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页 |
1.1.2 葡萄果实中的BR | 第12-13页 |
1.1.3 BR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14页 |
1.1.4 外源BR对葡萄的生理作用 | 第14-15页 |
1.2 葡萄果实中的糖卸载 | 第15-23页 |
1.2.1 葡萄中的糖分及其运输 | 第15-16页 |
1.2.2 葡萄中糖卸载的生理学基础 | 第16页 |
1.2.3 糖卸载涉及的转化酶 | 第16-17页 |
1.2.4 糖卸载涉及的运输蛋白 | 第17-20页 |
1.2.5 糖卸载及运输的调控 | 第20-23页 |
1.3 本研究简介 | 第23-26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EBR处理促进葡萄果实中糖分积累 | 第26-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7-28页 |
2.2.1 葡萄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2.2 葡萄果皮中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2.3 葡萄果皮鲜重、干重测定 | 第27页 |
2.2.4 葡萄果皮的厚度测定 | 第27页 |
2.2.5 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测定 | 第27-28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3.1 葡萄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 | 第28-29页 |
2.3.2 葡萄果皮中还原糖含量 | 第29-30页 |
2.3.3 葡萄果皮鲜重和干重 | 第30-31页 |
2.3.4 葡萄果皮厚度 | 第31页 |
2.3.5 葡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EBR处理调控葡萄果皮中蔗糖合酶、转化酶活性 | 第34-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4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34-36页 |
3.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3.2.2 果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5页 |
3.2.3 葡萄果皮中蔗糖合酶的活性测定 | 第35-36页 |
3.2.4 葡萄果皮中酸性蔗糖水解酶的活性测定 | 第36页 |
3.2.5 葡萄果皮中中性蔗糖水解酶的活性测定 | 第36页 |
3.2.6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3.3.1 葡萄果皮中蔗糖合酶活性 | 第36-37页 |
3.3.2 葡萄果皮中酸性转化酶活性 | 第37页 |
3.3.3 葡萄果皮中中性转化酶活性 | 第37-38页 |
3.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EBR处理调控葡萄果皮中糖运输相关蛋白合成基因的表达 | 第40-5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4.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40-43页 |
4.2.1 葡萄果皮总RNA的提取 | 第40页 |
4.2.2 RNA质量测定 | 第40页 |
4.2.3 RNA反转录 | 第40-41页 |
4.2.4 引物设计 | 第41页 |
4.2.5 引物检测 | 第41-42页 |
4.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2页 |
4.2.7 相对表达量的计算 | 第42-43页 |
4.2.8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4.3.1 EBR和Brz处理对葡萄果皮中单糖运输蛋白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2 EBR和Brz处理对葡萄果皮中双糖运输蛋白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EBR和Brz处理对葡萄果皮中蔗糖转化酶合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4 EBR和Brz处理对葡萄果皮中VvMS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EBR处理调控葡萄果实中内源BRs的合成 | 第52-6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2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52页 |
5.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52-53页 |
5.2.1 PBS缓冲液的制备 | 第52页 |
5.2.2 葡萄果实中BR的提取 | 第52页 |
5.2.3 葡萄果实中BRs的测定 | 第52-53页 |
5.2.4 内源BR合成关键基因及受体基因表达量测定 | 第53页 |
5.2.5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5.3.1 EBR和Brz处理对去籽葡萄果实中内源BRs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2 EBR和Brz处理对葡萄种子中内源BRs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5.3.3 EBR和Brz处理对葡萄果皮中内源BR合成关键基因及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54-57页 |
5.3.4 葡萄果实内源BRs含量与糖含量、果皮质量、蔗糖转化酶、蔗糖合酶活性间的相关性 | 第57页 |
5.4 讨论 | 第57-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