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镁合金 | 第11-13页 |
1.1.1 镁与镁合金的发展 | 第11页 |
1.1.2 镁与镁合金的特点 | 第11-12页 |
1.1.3 镁合金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镁合金晶粒细化处理 | 第13-15页 |
1.2.1 镁合金晶粒细化作用与常用方法 | 第13页 |
1.2.2 再结晶退火细化晶粒 | 第13-15页 |
1.3 镁合金室温塑性 | 第15-17页 |
1.3.1 变形机制 | 第15-17页 |
1.4 镁合金高温超塑性 | 第17-21页 |
1.4.1 超塑性的分类 | 第17-18页 |
1.4.2 超塑性机理 | 第18-20页 |
1.4.3 镁合金超塑性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超塑性在焊接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1.5.1 超塑性摩擦焊 | 第21-22页 |
1.5.2 超塑性压接加工 | 第22页 |
1.5.3 超塑性扩散连接 | 第22-23页 |
1.5.4 相变超塑性焊接 | 第23页 |
1.5.5 恒温超塑性焊接 | 第23-24页 |
1.6 恒温超塑性焊接原理 | 第24页 |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挤压态AZ31镁合金退火预处理 | 第27-39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再结晶退火实验 | 第28-30页 |
2.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28页 |
2.2.2 工艺参数选定 | 第28-29页 |
2.2.3 退火试验流程 | 第29页 |
2.2.4 退火试验结果评定 | 第29-30页 |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6页 |
2.3.1 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平均尺寸变化 | 第30-31页 |
2.3.2 退火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变化对比 | 第31-32页 |
2.3.3 退火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4 退火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4-36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挤压态AZ31镁合金压缩超塑性研究 | 第39-59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超塑性压缩实验 | 第39-43页 |
3.2.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39-40页 |
3.2.2 超塑性压缩工艺参数选定 | 第40-41页 |
3.2.3 超塑性压缩实验流程 | 第41-42页 |
3.2.4 超塑性压缩结果评定 | 第42-43页 |
3.3 常温压缩分析 | 第43-45页 |
3.4 高温超塑性压缩分析 | 第45-56页 |
3.4.1 显微组织分析 | 第47-52页 |
3.4.2 恒温超塑性压缩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分析 | 第52-53页 |
3.4.3 恒温超塑性压缩过程的流变应力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4.4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值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挤压态AZ31镁合金恒温超塑性焊接研究 | 第59-75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恒温超塑性焊接实验 | 第59-64页 |
4.2.1 超塑性焊接试样的制备 | 第59-60页 |
4.2.2 超塑性焊接工艺参数选定 | 第60-62页 |
4.2.3 超塑性焊接工艺过程 | 第62-63页 |
4.2.4 实验流程与结果评定 | 第63-64页 |
4.3 原始材料剪切强度 | 第64页 |
4.4 超塑性焊接正交试验 | 第64-66页 |
4.5 超塑性焊接单因素试验 | 第66-73页 |
4.5.1 接头剪切强度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4.5.2 显微组织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4.5.3 压接过程流变应力分析 | 第72-73页 |
4.5.4 接头区域显微硬度分析 | 第73页 |
4.5.5 恒温超塑性焊接与扩散焊间比较 | 第73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