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 | 第13页 |
1.2.2 植物功能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植物功能性状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 | 第14-15页 |
1.2.4 植物群落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研究 | 第15-16页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基础 | 第20-2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2.2 数据采集 | 第21-28页 |
2.2.1 植物性状和土壤性状指标选取 | 第21-22页 |
2.2.2 采样设计 | 第22-25页 |
2.2.3 植物性状数据采集 | 第25-26页 |
2.2.4 土壤性状数据采集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群落性状权重值与微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 | 第28-36页 |
3.1 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3.2.1 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 | 第28-29页 |
3.2.2 植物群落性状权重均值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第29-31页 |
3.2.3 植物群落性状权重值与土壤因子逐步回归模型 | 第31-32页 |
3.3 讨论 | 第32-33页 |
3.3.1 土壤养分含量随微地形的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3.3.2 群落性状权重值与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 | 第33页 |
3.4 小结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延河流域植物功能性状与微地形的响应关系 | 第36-44页 |
4.1 分析方法 | 第3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4.2.1 植物功能性状随微地形的变化特征 | 第36-38页 |
4.2.2 不同科属植物的功能性状和土壤因子的关 | 第38-39页 |
4.2.3 植物功能性状对微地形与土壤因子的综合响应 | 第39-40页 |
4.3 讨论 | 第40-42页 |
4.3.1 物种水平植物性状随微地形变化响应关系 | 第40-41页 |
4.3.2 物种水平植物功能性状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响应关系 | 第41-42页 |
4.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植物群落维持土壤养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 第44-50页 |
5.1 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5.2.1 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 | 第45-46页 |
5.2.2 评价体系各分层指标的权重 | 第46-47页 |
5.2.3 不同环境因子植物群落类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结果 | 第47页 |
5.3 讨论 | 第47-49页 |
5.3.1 生物多样性与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 | 第47-48页 |
5.3.2 层次分析法揭示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48-49页 |
5.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