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1.2.1 国外城市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城市发展情况 | 第12-14页 |
1.2.3 经验借鉴 | 第14页 |
1.3 国内外公交专用道网络实践现存问题 | 第14-25页 |
1.3.1 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方面 | 第15-24页 |
1.3.2 公交专用道设置方面 | 第24-25页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章节安排 | 第25-2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发展定位 | 第28-36页 |
2.1 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困境 | 第28-34页 |
2.2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发展定位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研究 | 第36-58页 |
3.1 中小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3.1.1 中小城市道路情况分析 | 第36-37页 |
3.1.2 中小城市交通情况分析 | 第37-39页 |
3.1.3 小结与启示 | 第39页 |
3.2 路权设计理念的更新 | 第39-42页 |
3.2.1 车道并非越宽越好 | 第39-41页 |
3.2.2 不能再站在小汽车的角度谈道路设计 | 第41-42页 |
3.2.3 小结与启示 | 第42页 |
3.3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型式选择 | 第42-47页 |
3.3.1 路中式公交专用道 | 第42-43页 |
3.3.2 路侧式公交专用道 | 第43-44页 |
3.3.3 公交专用路 | 第44-45页 |
3.3.4 公交专用道型式对比和选择 | 第45-47页 |
3.4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 | 第47-57页 |
3.4.1 公交专用道隔离形式 | 第47-49页 |
3.4.2 道路宽度要求 | 第49-50页 |
3.4.3 路段公交专用道及停靠站布设方法 | 第50-53页 |
3.4.4 交叉口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及优先信号设计 | 第53-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研究 | 第58-84页 |
4.1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研究 | 第58-67页 |
4.1.1 公交流量条件 | 第58-66页 |
4.1.2 道路几何条件 | 第66-67页 |
4.1.3 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确定 | 第67页 |
4.2 中小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评价指标研究 | 第67-78页 |
4.2.1 公交专用道网络方案评价 | 第67-72页 |
4.2.2 公交专用道网络现状评价 | 第72-78页 |
4.3 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及应用流程 | 第78-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案例—湖州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和应用 | 第84-106页 |
5.1 城市概况 | 第84页 |
5.1.1 地理位置和人口 | 第84页 |
5.1.2 用地形态 | 第84页 |
5.2 湖州市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及应用 | 第84-104页 |
5.2.1 步骤1:结合湖州公交专用道网络现状评价,确定规划年公交专用道网络设计目标 | 第84-91页 |
5.2.2 步骤2:建立湖州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 第91页 |
5.2.3 步骤3:删选规划年公交专用道需求路段 | 第91-93页 |
5.2.4 步骤4:促进规划年公交专用道成网,形成规划年公交专用道网络方案 | 第93-94页 |
5.2.5 步骤5:评价和确定规划年公交专用道网络方案 | 第94-96页 |
5.2.6 步骤6:确定公交专用道网络实施计划 | 第96-102页 |
5.2.7 步骤7:落实公交专用道在道路上的设置 | 第102-10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6.1 研究主要成果 | 第106页 |
6.2 可继续研究的方向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