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3 论文框架 | 第25-27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双边市场理论研究现状 | 第29-57页 |
2.1 双边市场基本理论概述 | 第29-36页 |
2.1.1 双边市场概念界定与特征 | 第29-34页 |
2.1.2 双边市场分类 | 第34-36页 |
2.1.3 与传统单边市场的区别 | 第36页 |
2.2 双边市场的定价策略 | 第36-40页 |
2.2.1 价格工具 | 第37页 |
2.2.2 定价方式 | 第37-40页 |
2.3 双边市场的竞争策略 | 第40-47页 |
2.3.1 单归属与多归属 | 第40-42页 |
2.3.2 差异化策略 | 第42-44页 |
2.3.3 技术创新策略 | 第44-45页 |
2.3.4 其他策略 | 第45-47页 |
2.4 拓展用户基础的竞争策略 | 第47-54页 |
2.4.1 互联互通 | 第48-50页 |
2.4.2 平台兼并 | 第50-52页 |
2.4.3 捆绑销售 | 第52-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三章 双边平台的互联互通策略分析 | 第57-71页 |
3.1 策略阐述 | 第57-60页 |
3.2 模型建立 | 第60页 |
3.3 模型分析 | 第60-68页 |
3.3.1 平台无互联 | 第60-63页 |
3.3.2 平台互联 | 第63-68页 |
3.4 社会福利分析 | 第68-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双边平台的兼并策略分析 | 第71-87页 |
4.1 策略阐述 | 第71-73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73-74页 |
4.3 模型分析 | 第74-83页 |
4.3.1 两平台竞争无兼并 | 第74-77页 |
4.3.2 两平台纵向兼并 | 第77-79页 |
4.3.3 两平台横向兼并 | 第79-83页 |
4.4 均衡对比分析 | 第83-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双边平台的捆绑销售策略分析 | 第87-109页 |
5.1 策略阐述 | 第87-90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90-93页 |
5.3 捆绑销售 | 第93-101页 |
5.3.1 一个平台采取捆绑策略 | 第93-99页 |
5.3.2 两个平台采取捆绑策略 | 第99-101页 |
5.4 社会福利分析 | 第101-106页 |
5.4.1 一个平台采取捆绑策略 | 第102-105页 |
5.4.2 两个平台采取捆绑策略 | 第105-10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6-109页 |
第六章 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平台拓展用户基础的策略分析 | 第109-133页 |
6.1 背景介绍 | 第109-114页 |
6.1.1 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09-113页 |
6.1.2 网络购物平台的分类 | 第113-114页 |
6.2 网络购物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分析 | 第114-117页 |
6.2.1 网络购物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 | 第114-115页 |
6.2.2 与传统实体店的差异 | 第115-117页 |
6.3 网络购物平台拓展用户基础的策略 | 第117-132页 |
6.3.1 网络购物平台的互联互通策略 | 第119-122页 |
6.3.2 网络购物平台的兼并策略 | 第122-128页 |
6.3.3 网络购物平台的捆绑销售策略 | 第128-13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3-13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