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紧缩场天线测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1.2.1 紧缩场天线测试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1.2.2 紧缩场天线测试技术的发展 | 第13-17页 |
1.2.3 用于天线测试的毫米波与亚毫米波紧缩场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3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基于球面主镜的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设计 | 第28-52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赋形反射镜合成方法 | 第28-31页 |
2.2.1 间接合成方法 | 第29-30页 |
2.2.2 直接合成方法 | 第30-31页 |
2.3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设计流程 | 第31-37页 |
2.3.1 电磁场的射线表示 | 第31-32页 |
2.3.2 系统的几何结构 | 第32-33页 |
2.3.3 口径映射 | 第33-35页 |
2.3.4 三反射镜系统的合成步骤 | 第35-37页 |
2.4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仿真结果 | 第37-42页 |
2.4.1 合成的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 | 第37页 |
2.4.2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的静区性能 | 第37-42页 |
2.5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器件位置误差分析 | 第42-46页 |
2.6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静区采样率分析 | 第46-5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波纹喇叭馈源研究 | 第52-75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低旁瓣波纹喇叭 | 第52-54页 |
3.3 双轮廓低旁瓣波纹喇叭设计 | 第54-57页 |
3.4 共轭匹配概念补偿偏置三反射镜系统交叉极化 | 第57-63页 |
3.4.1 卡塞格伦-格里高利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焦平面场分析 | 第58-59页 |
3.4.2 使用非对称高次波导模进行共轭场匹配 | 第59-63页 |
3.5 共轭匹配波纹喇叭设计 | 第63-74页 |
3.5.1 缝隙激励的共轭匹配波纹喇叭 | 第64-69页 |
3.5.2 探针激励的共轭匹配波纹喇叭 | 第69-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波纹喇叭和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测试 | 第75-95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毫米波与亚毫米波高增益天线测试方法 | 第75-78页 |
4.2.1 远场测量 | 第75-76页 |
4.2.2 平面近场测量 | 第76-78页 |
4.2.3 紧缩场测量 | 第78页 |
4.3 波纹喇叭的测试 | 第78-84页 |
4.3.1 平面近场测试波纹喇叭 | 第79-81页 |
4.3.2 远场方法测试波纹喇叭 | 第81-84页 |
4.4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静区测试 | 第84-92页 |
4.4.1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原理样机 | 第84-86页 |
4.4.2 平面近场探头法测试静区 | 第86-92页 |
4.5 基于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的天线测试 | 第92-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的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设计 | 第95-117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反射镜系统低交叉极化条件 | 第95-98页 |
5.3 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设计流程 | 第98-100页 |
5.3.1 系统的几何结构 | 第98-99页 |
5.3.2 三反射镜系统的合成步骤 | 第99-100页 |
5.4 主镜口径1m的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设计实例 | 第100-106页 |
5.4.1 合成的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 | 第100-101页 |
5.4.2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的静区性能 | 第101-106页 |
5.5 主镜口径2m的高交叉极化隔离度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设计实例 | 第106-115页 |
5.5.1 合成的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 | 第107-108页 |
5.5.2 紧缩场三反射镜系统的静区性能 | 第108-11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17-119页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
6.1.2 主要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6.2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