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传感器温度补偿系统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负荷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7-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国内外传感器生产厂家的温度补偿 | 第19-20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5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负荷传感器各组成部分及其温度影响 | 第22-28页 |
2.1 负荷传感器温度影响机理 | 第22-23页 |
2.2 电阻应变片 | 第23-25页 |
2.2.1 组成 | 第23-24页 |
2.2.2 应变片温度特性 | 第24-25页 |
2.3 弹性体的温度特性 | 第25页 |
2.4 转换电桥的温度特性 | 第25-26页 |
2.5 温度影响分类 | 第26-27页 |
2.6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3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8-47页 |
3.1 典型的测量系统 | 第28-29页 |
3.2 温度补偿系统整体设计 | 第29-30页 |
3.3 温度补偿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3.4 静重式力标准机 | 第31-34页 |
3.4.1 力标准机现状 | 第31-33页 |
3.4.2 静重式力标准机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3.5 高低温试验箱 | 第34-35页 |
3.6 多通道高精度仪表设计 | 第35-42页 |
3.6.1 仪表简介 | 第35-37页 |
3.6.2 整体结构框图 | 第37-38页 |
3.6.3 硬件电路设计图 | 第38-41页 |
3.6.4 通道接口连接 | 第41-42页 |
3.6.5 生产工艺 | 第42页 |
3.7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2-46页 |
3.7.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 第42-44页 |
3.7.2 最小二乘数据拟合 | 第44-45页 |
3.7.3 温度补偿系统数学建模 | 第45-46页 |
3.8 本章总结 | 第46-47页 |
4 系统软件开发 | 第47-55页 |
4.1 Visual Basic编程语言 | 第47页 |
4.2 VB应用程序开发 | 第47-48页 |
4.3 温度补偿软件系统 | 第48-54页 |
4.3.1 软件流程图 | 第48-50页 |
4.3.2 软件界面及功能 | 第50-54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54-55页 |
5 实验及应用 | 第55-76页 |
5.1 温度特性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5-71页 |
5.1.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5-56页 |
5.1.2 实验测试 | 第56-59页 |
5.1.3 温度校准方程 | 第59-60页 |
5.1.4 标定载荷点拟合 | 第60-65页 |
5.1.5 标定点拟合温度修正值与施加力值 | 第65-69页 |
5.1.6 力校准方程 | 第69-71页 |
5.2 实际应用 | 第71-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A 多通道高精度仪表电路板PCB图和实物图 | 第82-84页 |
附录B 负荷传感器温度补偿系统实验图 | 第84-85页 |
附录C 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软件算法代码 | 第85-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