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油菜的经济地位及其育种现状 | 第9页 |
1.2 黄籽油菜的研究价值及育种现状 | 第9-10页 |
1.3 油菜黄籽性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1.3.1 类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3.2 类黄酮合成途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3 转录因子对类黄酮合成途径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4 花青素还原酶基因(BAN)结构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18-19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0-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 菌株与质粒 | 第20页 |
2.3 试剂与仪器 | 第20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0-32页 |
2.4.1 BnBAN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21页 |
2.4.2 黄、褐籽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BnBAN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21-23页 |
2.4.3 BnaA.BAN.a在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 | 第23页 |
2.4.4 BnaA.BAN.a表达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 | 第23-25页 |
2.4.5 BnaA.BAN.a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页 |
2.4.6 BnaA.BAN.a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25-26页 |
2.4.7 BnaA.BAN.a干扰载体及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26页 |
2.4.8 BnaA.BAN.a干扰载体及过表达载体的油菜遗传转化 | 第26-28页 |
2.4.9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28-29页 |
2.4.10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50页 |
3.1 BnBAN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35页 |
3.1.1 BnBAN四条拷贝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页 |
3.1.2 BnBAN不同拷贝数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3.1.3 BAN基因在芸苔属作物中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34-35页 |
3.2 BnBAN不同拷贝在黄、褐籽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基因表达量 | 第35-36页 |
3.3 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与种子不同发育时期BnaA.BAN.a的表达量分析 | 第36-37页 |
3.4 BnaA.BAN.a在烟草中的蛋白定位研究 | 第37-38页 |
3.4.1 pEGAD-BnaA.BAN.a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3.4.2 35S:BnaA.BAN.a-GFP在烟草叶表皮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38页 |
3.5 BnaA.BAN.a在甘蓝型油菜中的遗传转化 | 第38-50页 |
3.5.1 pSB130-BnaA.BAN.a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3.5.2 pSB130-BnaA.BAN.a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39-41页 |
3.5.3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流程 | 第41页 |
3.5.4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41-43页 |
3.5.5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43-44页 |
3.5.6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多酚类物质的测定 | 第44-47页 |
3.5.7 T_1代转基因植株中类黄酮和油脂合成路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7-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6页 |
4.1 转基因技术对作物遗传育种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 甘蓝型油菜中BnBAN基因不同拷贝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 第51页 |
4.3 BnBAN基因对于种皮色泽可能存在的分子调控机制 | 第51-56页 |
4.3.1 BnBAN调控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有关的机制 | 第51-52页 |
4.3.2 甘蓝型油菜BnBAN的表达可能受到的调控模式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