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6页 |
| 1.1.1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及其作品 | 第10-13页 |
| 1.1.2 修辞叙述学的发展背景 | 第13-16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 第18-21页 |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1.3.2 研究的目标 | 第20-21页 |
| 第2章 从修辞叙事学看雷普利形象塑造 | 第21-40页 |
| 2.1 雷普利:讽喻性的“天才”身份 | 第22-28页 |
| 2.2 雷普利:渴求同性之爱的罪犯角色 | 第28-34页 |
| 2.3 雷普利:一个冷血与热肠的复合体 | 第34-40页 |
| 第3章 “雷普利系列小说”的叙事进程分析 | 第40-59页 |
| 3.1 被弱化的矛盾:凶手雷普利与警察 | 第41-47页 |
| 3.2 狡诈的游戏者雷普利与受害人 | 第47-52页 |
| 3.3 被外化的冲突:雷普利与故事世界 | 第52-59页 |
| 第4章 “雷普利系列小说”叙事进程中的伦理和审美判断 | 第59-75页 |
| 4.1 “雷普利系列小说”的伦理判断 | 第60-64页 |
| 4.2 从修辞叙事学视域看“雷普利系列小说”对犯罪小说的突破 | 第64-70页 |
| 4.3 “雷普利系列小说”叙述时间与空间里隐含的伦理 | 第70-75页 |
| 第5章 结语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