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粉体氧化亚铜的制备及表征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6页 |
| 1.1 纳米材料简述 | 第10-17页 |
| 1.1.1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 第10页 |
| 1.1.2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0-12页 |
| 1.1.3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2-14页 |
| 1.1.4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 1.2 微纳米氧化亚铜的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 1.2.1 氧化亚铜 | 第17-18页 |
| 1.2.2 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第18-22页 |
| 1.2.3 氧化亚铜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水解沉淀法制备氧化亚铜 | 第26-39页 |
| 2.1 前言 | 第26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 2.2.1 药品和试剂 | 第26页 |
| 2.2.2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 2.2.3 制备原理及方法 | 第27-28页 |
| 2.2.4 水解沉淀法制备产物的表征 | 第28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 2.3.1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29-31页 |
| 2.3.2 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第31-32页 |
| 2.3.3 磷酸钠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32-36页 |
| 2.3.4 水解沉淀法制备产物的FT-IR分析 | 第36-37页 |
| 2.3.5 Cu_2O的CO催化氧化的活性评价 | 第3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3章 液相还原法制备氧化亚铜 | 第39-56页 |
| 3.1 前言 | 第39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 3.2.1 药品和试剂 | 第39页 |
| 3.2.2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 3.2.3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40-41页 |
| 3.2.4 液相还原法制备产物的表征 | 第41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 3.3.1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第41-44页 |
| 3.3.2 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第44-47页 |
| 3.3.3 溶液PH对产物的影响 | 第47-48页 |
| 3.3.4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的影响 | 第48-49页 |
| 3.3.5 不同PVP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49-53页 |
| 3.3.6 液相还原法制备产物的FT-IR分析 | 第53-5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56-60页 |
| 4.1 结论 | 第56-58页 |
| 4.2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