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8页 |
1.1.2 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 第8页 |
1.1.3 凸显学科本质的需要 | 第8-9页 |
1.1.4 “活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4.2 实验法 | 第11页 |
1.4.3 调查法 | 第11页 |
1.4.4 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2.1.1 活动 | 第12页 |
2.1.2 活动教学 | 第12-13页 |
2.1.3 活动教学法 | 第13-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14页 |
2.2.2 认知和心理发展阶段论 | 第14页 |
2.2.3 发生认识论 | 第14-16页 |
第3章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现状调查 | 第16-25页 |
3.1 调查设计 | 第16页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16-23页 |
3.2.1 基本情况统计 | 第16-17页 |
3.2.2 教师对活动教学法价值定位 | 第17-18页 |
3.2.3 教师对活动教学法运用频率调查 | 第18页 |
3.2.4 教师活动教学目标定位 | 第18-19页 |
3.2.5 生物教师活动方式的选择 | 第19-20页 |
3.2.6 活动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 第20-21页 |
3.2.7 “活动教学法”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 第21页 |
3.2.8 教师对活动的调整措施 | 第21-22页 |
3.2.9 生物学习的评价方式 | 第22-23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3.3.1 生物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 | 第23页 |
3.3.2 生物教师缺乏对活动教学法的研究思想和驾驭能力 | 第23页 |
3.3.3 部分初中生对活动教学法缺乏正确的认识 | 第23页 |
3.3.4 评价方式的固化影响活动教学法的应用 | 第23-25页 |
第4章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优化策略 | 第25-38页 |
4.1 规范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 第25-28页 |
4.1.1 合作小组的建立及职能分工 | 第25-26页 |
4.1.2 教室布置 | 第26页 |
4.1.3 活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 第26-27页 |
4.1.4 材料准备 | 第27-28页 |
4.2 创造真实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28-30页 |
4.3 活动方式多元化,为课堂丰容 | 第30-34页 |
4.3.1 体验式活动 | 第30-31页 |
4.3.2 探究式活动 | 第31-33页 |
4.3.3 创造式活动 | 第33-34页 |
4.4 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 第34-38页 |
4.4.1 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和设计步骤 | 第34-36页 |
4.4.2 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和操作步骤 | 第36-38页 |
第5章 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活动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 第38-46页 |
5.1 研究目标 | 第38页 |
5.2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5.3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5.4 实验过程 | 第38-44页 |
5.4.1 实验准备阶段 | 第38-44页 |
5.4.2 实验实施阶段 | 第44页 |
5.4.3 实验验收阶段 | 第44页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5.5.1 实验前后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态度等指标的调查分析见表5.2。 | 第44-45页 |
5.5.2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对生物学学习情况比较见表5.3 | 第45页 |
5.5.3 实验前后学生学业成绩的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6-49页 |
6.1 活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施策略应用研究的成效分析 | 第46页 |
6.1.1 对初中生生物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 | 第46页 |
6.1.2 对初中生生物学习过程的积极影响 | 第46页 |
6.2 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 第46-48页 |
6.2.1 存在问题 | 第46-47页 |
6.2.2 教学建议 | 第47-48页 |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48-49页 |
附录A | 第49-51页 |
附录B | 第51-58页 |
附录C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