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二、婚姻效力转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婚姻效力转化的基本理论 | 第13-20页 |
第一节 婚姻效力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一、婚姻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婚姻效力的概念 | 第14页 |
三、婚姻效力的转化 | 第14页 |
第二节 婚姻的成立与生效 | 第14-16页 |
一、婚姻成立的构成要件 | 第14-15页 |
二、婚姻的生效 | 第15页 |
三、婚姻的成立与生效的本质区别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婚姻本质属性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合法性不是婚姻的本质属性 | 第16页 |
二、合意性(契约性)才是婚姻的本质属性 | 第16-17页 |
三、婚姻法强调婚姻成立的私法属性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婚姻效力转化的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一、婚姻行为的含义 | 第18页 |
二、婚姻行为的契约性 | 第18-19页 |
三、婚姻行为的可转化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对婚姻效力状态的划分及婚姻效力转化的认定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对婚姻的效力状态及效力转化的划分认定 | 第20页 |
一、确立了合法婚姻的条件 | 第20页 |
二、将事实婚姻作为有效婚姻给予确认 | 第20页 |
第二节 1980年后对婚姻效力划分的调整及效力转化的认定 | 第20-21页 |
一、对婚姻效力状态的划分和界定日趋严格 | 第21页 |
二、婚姻效力划分重新调整,事实婚姻转为无效 | 第21页 |
第三节 对婚姻效力的划分完善及效力转化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21-25页 |
一、对事实婚姻效力转化的立法认定及立法意义 | 第22页 |
二、对无效婚姻情形的限定及效力转化的立法意义 | 第22-23页 |
三、对可撤销婚姻效力转化的立法认定及立法意义 | 第23页 |
四、瑕疵登记婚姻效力转化的立法认定的空缺 | 第23页 |
五、婚姻效力转化的制度初步成型的总体评价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婚姻效力的划分及效力转化的比较分析 | 第25-30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婚姻效力转化的立法考察 | 第25-28页 |
一、英国关于婚姻有效转化的救济方式 | 第25页 |
二、德国对婚姻效力有效转化的契约式构建 | 第25-26页 |
三、法国对婚姻效力转化采取的过渡性方式 | 第26-27页 |
四、国外婚姻效力转化的立法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港澳台地区的婚姻效力立法考察 | 第28-30页 |
一、香港地区婚姻效力的法律规定 | 第28页 |
二、澳门地区婚姻效力的法律规定 | 第28-29页 |
三、台湾地区婚姻效力的法律规定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关于婚姻效力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第一节 无效婚姻的效力难以认定和转化 | 第30-31页 |
一、对于禁止结婚的近亲属的范围规定还不够明确清晰 | 第30页 |
二、对于不宜结婚的禁婚疾病的情况规定不够详细合理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对可撤销婚姻的效力规定不够合理 | 第31页 |
一、适用条件过于苛刻,导致婚姻的效力无法转化 | 第31页 |
二、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 | 第31页 |
第三节 对登记存在瑕疵的婚姻效力缺乏应对 | 第31-32页 |
一、婚姻登记过程中存在着过失或违法的情形 | 第31页 |
二、婚姻登记制度中缺乏问责和对善意相对人的保护规定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对事实婚姻的效力规定不明确 | 第32-34页 |
一、我国事实婚姻的效力被架空 | 第32页 |
二、事实婚姻补办登记有效转化面对的尴尬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婚姻效力转化制度的建议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完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附条件的效力转化规定 | 第34-35页 |
一、完善无效婚姻中亲属间禁止结婚的情形 | 第34页 |
二、规定无效婚姻附条件地有效转化 | 第34页 |
三、变更对可撤销婚姻效力转化的规定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完善登记瑕疵婚姻的效力转化认定的规定 | 第35-37页 |
一、当事人无过错、婚姻登记机关存在纯过失行为的婚姻效力认定 | 第35-36页 |
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存在对登记机关恶意的欺骗行为的婚姻效力认定 | 第36-37页 |
三、当事人双方均存在一定的过失行为,双方都有责任的婚姻效力认定 | 第37页 |
第三节 完善事实婚姻效力的转化规定 | 第37-39页 |
一、对事实婚姻效力适用转化的合理依据 | 第37页 |
二、明确事实婚姻效力有效转化的程序 | 第37-39页 |
三、事实婚姻的自动转正和婚姻有效推定的适用 | 第39页 |
第四节 对非婚同居——准婚姻关系效力的有效转化作出明确规定 | 第39-41页 |
一、立法对非婚同居现象的效力要作出应有的回应 | 第39页 |
二、对非婚同居的效力的有效转化作出具体的规定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