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2.1 社交焦虑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2 社交焦虑相关理论解释 | 第13-14页 |
2.1.3 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2.1.4 社交焦虑干预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 箱庭疗法的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2.2.1 箱庭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页 |
2.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2.3 箱庭疗法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4 团体治疗中的理论 | 第20-21页 |
2.2.5 箱庭疗法所需的治疗条件 | 第21页 |
2.2.6 箱庭疗法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3-28页 |
3.1 预备实验阶段 | 第23-24页 |
3.1.1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1.2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1.3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3.1.4 研究工具 | 第24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3.2 正式实验阶段 | 第24-28页 |
3.2.1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3.2.2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3.2.3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3.2.4 研究工具 | 第25页 |
3.2.5 实验设计及步骤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实验组团体箱庭过程论述及分析 | 第28-42页 |
4.1 实验组第一次团体箱庭 | 第28-30页 |
4.2 实验组第二次团体箱庭 | 第30-33页 |
4.3 实验组第三次团体箱庭 | 第33-35页 |
4.4 实验组第四次团体箱庭 | 第35-37页 |
4.5 实验组第五次团体箱庭 | 第37-39页 |
4.6 实验组第六次团体箱庭 | 第39-41页 |
4.7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第42-50页 |
5.1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结果 | 第42-43页 |
5.1.1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整体描述 | 第42页 |
5.1.2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维度上差异性检验 | 第42-43页 |
5.1.3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年级维度上差异性检验 | 第43页 |
5.1.4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生源地维度上差异性检验 | 第43页 |
5.2 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 | 第43-46页 |
5.2.1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同质性检验 | 第43-44页 |
5.2.2 社交焦虑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44-45页 |
5.2.3 社交焦虑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45页 |
5.2.4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45-46页 |
5.3 成员个体箱庭变化 | 第46-49页 |
5.4 部分团体成员反馈节选 | 第49-50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 第50-56页 |
6.1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分析 | 第50-52页 |
6.1.1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整体分析 | 第50页 |
6.1.2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50-51页 |
6.1.3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51页 |
6.1.4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 第51-52页 |
6.2 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分析 | 第52-56页 |
6.2.1 团体箱庭疗法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效果 | 第52页 |
6.2.2 团体箱庭为社交焦虑学生提供了温馨自由和受保护的环境 | 第52-53页 |
6.2.3 团体箱庭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有效通道 | 第53-54页 |
6.2.4 团体箱庭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 第54-55页 |
6.2.5 团体箱庭疗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 第55-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7.1 结论 | 第56页 |
7.2 建议 | 第56-58页 |
7.3 不足和展望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