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的“子孙违犯教令”罪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言 | 第7-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三、研究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11-13页 |
第一章“子孙违犯教令”罪的历史沿革 | 第13-22页 |
第一节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子孙违犯教令”罪 | 第13-19页 |
一、先秦时期“子孙违犯教令”基本精神的体现 | 第13-14页 |
二、秦汉时期“子孙违犯教令”罪入律 | 第14-17页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子孙违犯教令”罪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唐宋至元明时期的“子孙违犯教令”罪 | 第19-22页 |
一、唐宋时期的“子孙违犯教令”罪 | 第19-21页 |
二、元明时期的“子孙违犯教令”罪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清代“子孙违犯教令”罪法律条文的扩张 | 第22-34页 |
第一节 法律条文扩张的表现 | 第22-28页 |
一、罪名的扩展 | 第22-25页 |
(一)增加“子贫不能营生养赡父母致父母自尽”例 | 第22-23页 |
(二)新设“子孙犯奸盗致父母死于非命”例 | 第23-25页 |
二、取消立法限制 | 第25-26页 |
三、刑罚加重 | 第26-28页 |
(一)父母有权呈请发遣忤逆不孝的子孙 | 第26-27页 |
(二)处罚力度加重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法律条文扩张的后果 | 第28-34页 |
一、同其它法律条款的关联性与矛盾性增加 | 第28-31页 |
(一)不孝 | 第28-29页 |
(二)威逼人致死 | 第29-31页 |
二、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化,家长专制权力进一步强化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清代“子孙违犯教令”罪的司法处置 | 第34-51页 |
第一节 对纯粹违犯教令罪的处罚 | 第34-38页 |
第二节 对不能营生养赡父母致其自尽罪的处罚 | 第38-42页 |
一、按照原例定罪量刑的案例 | 第38-41页 |
二、援引比照原例定罪量刑的案例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对犯奸盗致父母自尽罪的处罚 | 第42-47页 |
一、子孙犯奸盗,祖父母父母并未纵容 | 第42-44页 |
二、子孙犯奸盗,祖父母父母纵容袒护 | 第44-46页 |
三、祖父母父母教令子孙犯奸盗 | 第46-47页 |
第四节 罪案处置中对父母意旨的遵从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对“子孙违犯教令”罪的认识 | 第51-57页 |
第一节“子孙违犯教令罪”出现的应然性分析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清代“子孙违犯教令罪”引发的问题 | 第52-54页 |
第三节“子孙违犯教令罪”的终结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