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阈下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发动因及治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风险社会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论透视 | 第15-20页 |
2.1 风险社会的理论缘起 | 第15-16页 |
2.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社会学意蕴 | 第16-20页 |
2.2.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论释义 | 第16-18页 |
2.2.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形态 | 第18-19页 |
2.2.3 风险社会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三维描述 | 第19-20页 |
第3章 风险社会中群体性突发事件诱发动因 | 第20-29页 |
3.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表征 | 第20-22页 |
3.2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成轨迹 | 第22-24页 |
3.2.1 理论形成轨迹 | 第22-23页 |
3.2.2 实践形成轨迹 | 第23-24页 |
3.3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致动力 | 第24-29页 |
3.3.1 宏观风险景观 | 第24-26页 |
3.3.2 微观风险景观 | 第26页 |
3.3.3 权力界限失范 | 第26-27页 |
3.3.4 政府角色不清 | 第27-29页 |
第4章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理机制 | 第29-36页 |
4.1 治理理念的提升转换 | 第30-31页 |
4.1.1 要认清“突发”实质隐含 | 第30页 |
4.1.2 治理不是“应对与管理” | 第30-31页 |
4.1.3 治理的过程是动态化的 | 第31页 |
4.2 社会法治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4.2.1 法治治理体系的建设 | 第31-32页 |
4.2.2 法治治理路径的构建 | 第32页 |
4.3 利益诉求机制的构建 | 第32-34页 |
4.3.1 构建利益表达机制 | 第32-33页 |
4.3.2 建立利益协商机制 | 第33页 |
4.3.3 健全利益保护机制 | 第33-34页 |
4.4 应对流程机制的构建 | 第34-36页 |
4.4.1 风险信息预判预警 | 第34页 |
4.4.2 社会冲突疏导疏浚 | 第34-35页 |
4.4.3 法制教育推进推动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