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旅游型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空间营造途径研究--以皖南传统村落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文献综述第9-20页
    1.1 基本概念阐述第9-10页
        1.1.1 传统村落第9页
        1.1.2 乡土文化第9-10页
        1.1.3 文化空间第10页
    1.2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空间营造相关理论基础第10-12页
        1.2.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第10-11页
        1.2.2 文化人类学理论第11页
        1.2.3 体验经济学理论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3.1 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2 国内外文化空间研究现状第16-20页
2 引言第20-25页
    2.1 研究背景第20-21页
        2.1.1 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步入关键期第20页
        2.1.2 旅游型传统村落建设面临乡土文化日渐消失的危机第20页
        2.1.3 皖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上述问题解决具有典型意义第20-21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2.2.1 研究目的第21页
        2.2.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4页
        2.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2.3.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2.4 技术路线第24-25页
3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与文化空间分析第25-36页
    3.1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分析第25-32页
        3.1.1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特征第25-26页
        3.1.2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当代吸引力第26页
        3.1.3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分类第26-31页
        3.1.4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对乡土文化的旅游开发路径第31-32页
    3.2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分析第32-35页
        3.2.1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特征第32页
        3.2.2 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构成要素第32-33页
        3.2.3 皖南传统村落文化空间分类第33-35页
    3.3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与文化空间关系第35-36页
4 皖南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空间营造案例调研及分析第36-56页
    4.1 皖南传统村落概况第36-37页
        4.1.1 皖南传统村落范围界定第36页
        4.1.2 皖南传统村落历史沿革第36-37页
    4.2 皖南传统村落调研设计第37-39页
        4.2.1 调研目标第37页
        4.2.2 调研准备第37-39页
    4.3 皖南传统村落调研成果综述第39-51页
        4.3.1 问卷调查概况第39-44页
        4.3.2 深入访谈概况第44-45页
        4.3.3 实地观察概况第45-51页
    4.4 皖南传统村落调研总结评价第51-56页
        4.4.1 成功的经验第51-52页
        4.4.2 存在的问题第52-54页
        4.4.3 面临的需求第54-56页
5 旅游型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空间的营造途径第56-69页
    5.1 文化空间基础要素的功能再生第56-62页
        5.1.1 “点”状文化空间的功能再生第56-60页
        5.1.2 “线”状文化空间的功能再生第60-61页
        5.1.3 “面”状文化空间的功能再生第61-62页
    5.2 文化空间支撑要素的活体保护第62-65页
        5.2.1 传统艺术表演类文化空间的活体保护第62页
        5.2.2 民俗礼仪节庆类文化空间的活体保护第62-63页
        5.2.3 传统工艺传承类文化空间的活体保护第63-64页
        5.2.4 传统知识实践类文化空间的活体保护第64-65页
    5.3 文化空间外围影响要素的文化自觉第65-66页
        5.3.1 建立村民自身的文化认同第65页
        5.3.2 强化村落发展的政策保障第65页
        5.3.3 提升文化体验旅游的层次第65-66页
        5.3.4 促进旅游产业化结构升级第66页
    5.4 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空间营造需注意的问题第66-69页
        5.4.1 旅游利益主体问题第66-67页
        5.4.2 景点与非景点问题第67-68页
        5.4.3 保护与发展问题第68-69页
6 结论与讨论第69-72页
    6.1 本文结论第69-70页
    6.2 讨论第70-72页
        6.2.1 本文不足第70页
        6.2.2 研究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8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清单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不同昆虫白僵菌流行病的温湿度效应及流行模式研究
下一篇: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调查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