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1 当代病虫害防治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有关害虫的危害 | 第9-10页 |
1.2 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1.2.1 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2 虫生杀虫真菌研究概况 | 第11页 |
1.2.3 我国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历史、进展及现状 | 第11-12页 |
1.3 病原真菌的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1.4 球孢白僵菌防治害虫的侵染机理与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5 数学模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3.1 材料 | 第18-19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3.1.2 供试虫源 | 第18页 |
3.1.3 培养基 | 第18页 |
3.1.4 供试仪器 | 第18-1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3.2.1 饲料的种植 | 第19页 |
3.2.2 供试昆虫的孵化饲养 | 第19页 |
3.2.3 孢悬液的制备 | 第19-20页 |
3.2.4 侵染方法 | 第20页 |
3.2.5 温湿度侵染效应试验 | 第20页 |
3.2.6 初始接种比例对白僵菌流行病的影响 | 第20-21页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1-23页 |
3.3.1 温湿度效应试验的数据处理 | 第21页 |
3.3.2 病原物数量试验的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3.3.3 Gompertz模型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4.1 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侵染的温湿度效应的测定 | 第23-27页 |
4.1.1 白僵菌对两种寄主昆虫致病力影响的湿度效应 | 第23-26页 |
4.1.2 白僵菌对两种寄主昆虫致病力影响的温度效应 | 第26-27页 |
4.2 初始接种比例对不同昆虫白僵菌流行病发生的影响及模型构建 | 第27-33页 |
4.2.1 不同接种比例下梨花网蝽死亡数量动态 | 第27-28页 |
4.2.2 不同接种比例下东亚飞蝗死亡数量动态 | 第28-29页 |
4.2.3 两种不同寄主昆虫的流行病学表达 | 第29页 |
4.2.4 流行速度与流行水平 | 第29-31页 |
4.2.5 流行病水平的建模 | 第31-33页 |
5 讨论 | 第33-36页 |
5.1 球孢真菌的湿度效应 | 第33页 |
5.2 球孢真菌的温度效应 | 第33页 |
5.3 球孢真菌对不同昆虫的温湿度效应 | 第33-34页 |
5.4 THM模型与logistic模型分析 | 第34页 |
5.5 病原物与流行水平 | 第34页 |
5.6 Gompertz模型 | 第34-35页 |
5.7 数学模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第35页 |
5.8 多因素影响因子组合讨论 | 第35-36页 |
6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