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综述 | 第9-25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1.1.1 儿童及儿童权利 | 第9页 |
1.1.2“儿童友好型”定义 | 第9页 |
1.1.3 公园绿地 | 第9-11页 |
1.1.4 儿童友好型公园与儿童公园区别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2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2 引言 | 第25-30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5-26页 |
2.1.1 我国城市开放空间中公园绿地儿童空间利益现状 | 第25页 |
2.1.2 国外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2.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2.4.1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2.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3 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 第30-44页 |
3.1 儿童户外活动理论研究 | 第30-39页 |
3.1.1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行为特征 | 第30-31页 |
3.1.2 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3 儿童户外活动内容 | 第32-33页 |
3.1.4 儿童户外活动尺度 | 第33-34页 |
3.1.5 儿童户外活动类型 | 第34-36页 |
3.1.6 儿童户外活动特征 | 第36-38页 |
3.1.7 儿童游戏场地类型 | 第38-39页 |
3.2 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内涵研究 | 第39-40页 |
3.3 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指导原则 | 第40-42页 |
3.4 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4页 |
4 基于“儿童友好”视角对城市公园绿地调查分析 | 第44-70页 |
4.1 合肥市公园绿地调查 | 第44-55页 |
4.1.1 合肥逍遥津公园 | 第44-47页 |
4.1.2 合肥杏花公园 | 第47-51页 |
4.1.3 大蜀山森林公园 | 第51-55页 |
4.2 马鞍山儿童公园绿地调查 | 第55-62页 |
4.2.1 公园概况 | 第55页 |
4.2.2 选址分析 | 第55页 |
4.2.3 总体规划 | 第55-57页 |
4.2.4 公园部分设计元素分析 | 第57-62页 |
4.2.5 评价与启示 | 第62页 |
4.3 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分析 | 第62-70页 |
5 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设计研究 | 第70-91页 |
5.1 公园儿童活动场地设计 | 第70-74页 |
5.1.1 场地选址 | 第70页 |
5.1.2 场地规模 | 第70页 |
5.1.3 场地空间构成要素 | 第70-72页 |
5.1.4 场地功能分区 | 第72-74页 |
5.2 公园绿地可达性设计 | 第74页 |
5.3 公园绿地安全性设计 | 第74-83页 |
5.3.1 基于景观要素的安全性设计 | 第74-80页 |
5.3.2 基于设施要素的安全性设计 | 第80-82页 |
5.3.3 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 | 第82-83页 |
5.4 公园绿地舒适性设计 | 第83-85页 |
5.4.1 舒适道路设计 | 第83页 |
5.4.2 营造舒适的场地空间 | 第83-85页 |
5.5 公园绿地趣味性设计 | 第85-89页 |
5.5.1 丰富的地形地貌 | 第85页 |
5.5.2 趣味的道路铺装 | 第85页 |
5.5.3 趣味水景 | 第85-87页 |
5.5.4 趣味构筑物设施 | 第87页 |
5.5.5 趣味游戏设施 | 第87-89页 |
5.6 公园绿地多功能性设计 | 第89-90页 |
5.7 儿童可参与设计 | 第90-91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讨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A 家长问卷调查 | 第97-99页 |
附录B 儿童问卷调查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