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及价值彰显 | 第17-25页 |
(一)公正观内涵的阐释 | 第17-20页 |
1.公正的内涵 | 第17-19页 |
2.公正观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内涵 | 第20-22页 |
(三)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意义 | 第22-25页 |
1.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公正素养和公正人格 | 第22-23页 |
2.有利于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质和实现全面发展 | 第23页 |
3.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与创新 | 第23-24页 |
4.有利于公正风气的弘扬和公正社会的构建 | 第24-25页 |
二、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现状 | 第25-37页 |
(一)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良好发展趋势 | 第25-29页 |
1.大学生公正观教育逐渐得到各教育部门重视 | 第25-26页 |
2.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内容在实践中丰富和深化 | 第26-27页 |
3.大学生公正观能够符合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 | 第27-29页 |
(二)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1.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 | 第29-30页 |
2.教育目标缺乏明确性 | 第30-31页 |
3.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31-32页 |
4.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 | 第32-33页 |
5.教育合力缺乏和谐性 | 第33-34页 |
(三)大学生公正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7页 |
1.公正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4-35页 |
2.公正观教育的机制仍不健全 | 第35-36页 |
3.公正观教育的研究尚欠力度 | 第36页 |
4.公正观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6-37页 |
三、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的实现对策 | 第37-56页 |
(一)转变公正观教育理念 | 第37-40页 |
1.提高公正观教育的重视程度 | 第37-38页 |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38页 |
3.遵循“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 第38-39页 |
4.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 第39-40页 |
(二)明确公正观教育目标 | 第40-43页 |
1.提高公正认知 | 第40-41页 |
2.增强公正观念 | 第41-42页 |
3.加强公正践行 | 第42-43页 |
(三)丰富公正观教育内容 | 第43-47页 |
1.公正地看待荣辱 | 第43-44页 |
2.公正地行使权利 | 第44-45页 |
3.公正地履行义务 | 第45-46页 |
4.公正地承担责任 | 第46-47页 |
(四)拓展公正观教育方式 | 第47-51页 |
1.通过理论讲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 第47-48页 |
2.优化校园文化,加强校园公正建设 | 第48-49页 |
3.利用网络媒介,打造线上培育平台 | 第49-50页 |
4.重视实践教育,增强公正情感体验 | 第50-51页 |
(五)健全公正观教育机制 | 第51-52页 |
1.完善公正观教育实施方案 | 第51-52页 |
2.建立公正观教育保障体系 | 第52页 |
(六)形成公正观教育合力 | 第52-56页 |
1.完善制度舆论,构建公正社会环境 | 第53-54页 |
2.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家庭公正教育 | 第54页 |
3.加强自我修养,培育个体公正意识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