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6页
    一、立题依据及价值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方法第13-14页
    四、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难点和解决办法第14-16页
第一章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理论渊源与具体内容第16-25页
    第一节 福山“历史的终结”思想溯源第16-19页
        一、黑格尔的历史思想第16-17页
        二、科耶夫的历史思想第17-19页
    第二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具体内容第19-25页
        一、历史发展的动力第19-21页
        二、历史终结的模式第21-22页
        三、历史终结的证明第22-23页
        四、历史的最后之人第23-25页
第二章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自我发展第25-35页
    第一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面临的现实困境第25-28页
        一、面对伊斯兰世界、伊拉克等不发达国家的僵局第25-26页
        二、金融危机暴露西方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第26-27页
        三、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对“历史终结论”的挑战第27-28页
    第二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面临的理论困境第28-30页
        一、民主与自由有其各自的内在逻辑第28-29页
        二、“最后之人”是“历史终结”的潜在危机第29-30页
    第三节 福山“历史的终结”部分思想的“修正”第30-35页
        一、历史终结到历史可能重新开启第30-31页
        二、哲学思想到现代化理论第31-32页
        三、“历史终结”路径具体化第32-35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批判第35-44页
    第一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立论基础批判第35-37页
        一、历史发展动力的唯心主义第35-36页
        二、历史终结证明的形而上学第36-37页
    第二节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基本观点批判第37-41页
        一、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第37-39页
        二、忽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第39页
        三、轻视文化因素对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第39-41页
    第三节 “历史终结论”的批判性反思第41-44页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构建第41页
        二、“集中高效”的中国模式第41-42页
        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第42-44页
第四章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第44-53页
    第一节 回归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第44-48页
        一、马克思并非“历史终结论者”第44-45页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45-46页
        三、超越“最后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46-48页
    第二节 凝聚社会共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48-53页
        一、反腐倡廉巩固合法性根基第49-50页
        二、以民主和法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性权利第50-51页
        三、稳步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波浪增阻对船舶主机功率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Maxsurf软件的风翼助航船舶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