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2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内涵 | 第14-20页 |
2.1 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职责 | 第14-17页 |
2.1.1 共青团的性质及定位 | 第14-15页 |
2.1.2 高校共青团的特性 | 第15-16页 |
2.1.3 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引领工作 | 第16-17页 |
2.2 思想引领工作的界定、特点和作用 | 第17-20页 |
2.2.1 思想引领工作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2 思想引领工作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3 思想引领工作的作用 | 第19-20页 |
3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现状 | 第20-28页 |
3.1 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面临的形势 | 第20-22页 |
3.1.1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 第20页 |
3.1.2 思想文化日趋多元 | 第20-21页 |
3.1.3 改革发展矛盾凸显 | 第21页 |
3.1.4 话语渠道受到冲击 | 第21-22页 |
3.1.5 工作重视程度下降 | 第22页 |
3.2 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22-24页 |
3.3 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3.3.1 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3.2 制约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4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内容及原则 | 第28-42页 |
4.1 思想引领的具体内容 | 第28-33页 |
4.1.1 引领政治信仰 | 第28-29页 |
4.1.2 引领理论素养 | 第29-30页 |
4.1.3 引领价值认知 | 第30-32页 |
4.1.4 引领生活方式 | 第32-33页 |
4.2 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维度 | 第33-37页 |
4.2.1 理论的维度 | 第33-34页 |
4.2.2 历史的维度 | 第34-35页 |
4.2.3 现实的维度 | 第35-36页 |
4.2.4 发展的维度 | 第36页 |
4.2.5 比较的维度 | 第36-37页 |
4.3 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原则 | 第37-42页 |
4.3.1 把握主线与细化内容相结合 | 第37页 |
4.3.2 全面覆盖与分类引导相结合 | 第37-38页 |
4.3.3 理论宣教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 第38-39页 |
4.3.4 思想引领与服务成长相结合 | 第39-40页 |
4.3.5 直接引导与熏陶教育相结合 | 第40-41页 |
4.3.6 工作创新与持续深入相结合 | 第41页 |
4.3.7 专业队伍与全员参与相结合 | 第41-42页 |
5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加强思想引领工作的方法和保障 | 第42-55页 |
5.1 直接方法 | 第42-47页 |
5.1.1 日常宣传教育 | 第42-43页 |
5.1.2 专项主题活动 | 第43-44页 |
5.1.3 榜样示范带动 | 第44-45页 |
5.1.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 第45-47页 |
5.2 间接方法 | 第47-50页 |
5.2.1 社会实践 | 第47-48页 |
5.2.2 校园文化建设 | 第48-50页 |
5.2.3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其他工作 | 第50页 |
5.3 保障措施 | 第50-55页 |
5.3.1 优化宏观环境 | 第50-51页 |
5.3.2 拓宽媒体渠道 | 第51-52页 |
5.3.3 夯实组织基础 | 第52-53页 |
5.3.4 加强队伍建设 | 第53页 |
5.3.5 建立评价体系 | 第53-55页 |
附: 山东省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网络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词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