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利用蔗糖生物传感器进行蔗糖通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0页
    1.1 蔗糖及其代谢第10-11页
        1.1.1 蔗糖概述第10页
        1.1.2 蔗糖代谢合成及运输第10-11页
    1.2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1-13页
        1.2.1 生物传感器的概况第11页
        1.2.2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3 蔗糖生物传感器第12-13页
    1.3 代谢网络及其分析研究方法第13-16页
        1.3.1 代谢网络概述第13页
        1.3.2 代谢网络及其研究方法第13-16页
    1.4 温度对生物的生理调节作用第16-17页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7-20页
        1.5.1 选取蔗糖作为研究的依据第17页
        1.5.2 课题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3 课题研究目标第18-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1.1 供试品种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页
        2.1.3 药品与试剂第20-22页
            2.1.3.1 药品第20-21页
            2.1.3.2 试剂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30页
        2.2.1 水稻水稻温度梯度种植及样本制备第22页
        2.2.2 水稻蔗糖代谢网络图的构建及蔗糖通量的确定第22-25页
            2.2.2.1 水稻蔗糖代谢网络的构建第22-25页
            2.2.2.2 蔗糖通量的确定第25页
        2.2.4 代谢控制分析第25-30页
            2.2.4.1 酶活性测定第25-26页
            2.2.4.2 代谢物浓度测定第26-28页
            2.2.4.3 计算通量控制系数第28-29页
            2.2.4.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29-30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0-70页
    3.1 水稻蔗糖代谢通量分析结果第30-34页
    3.2 水稻蔗糖代谢途径中12种酶活性的测定第34-36页
    3.3 主成分代谢控制分析第36-57页
        3.3.1 水稻幼苗期主成分代谢控制分析第36-40页
        3.3.2 水稻分蘖期主成分代谢控制分析第40-44页
        3.3.3 水稻拔节期主成分代谢控制分析第44-48页
        3.3.4 水稻孕穗期主成分代谢控制分析第48-52页
        3.3.5 水稻抽穗期主成分代谢控制分析第52-56页
        3.3.6 水稻五组样本主成分代谢控制分析对比第56-57页
    3.4 基于lin-log理论的代谢控制分析第57-67页
        3.4.1 不同阶段不同温度下水稻五组样本代谢物浓度第57-60页
        3.4.2 弹性系数及通量控制系数的确定第60-67页
            3.4.2.1 水稻幼苗期弹性系数的估计第60-61页
            3.4.2.2 水稻分蘖期弹性系数的估计第61-62页
            3.4.2.3 水稻拔节期弹性系数的估计第62-64页
            3.4.2.4 水稻孕穗期弹性系数的估计第64-65页
            3.4.2.5 水稻抽穗期弹性系数的估计第65-66页
            3.4.2.6 水稻五组样本基于温度扰动的代谢控制系数第66-67页
    3.5 两组控制系数的比较分析第67-70页
第四章 结论第70-72页
    4.1 建立了水稻蔗糖代谢通量分析模型第70页
    4.2 绘制了水稻蔗糖代谢途径的通量图谱第70页
    4.3 确定了温度与蔗糖通量的关系第70页
    4.4 蔗糖合成酶对蔗糖代谢通量有负控制作用第70-71页
    4.5 通过两种方法得出酶对蔗糖代谢控制的贡献率第71-72页
第五章 实验的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设想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以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基纳米粒子的组成、形貌对过氧化氢检测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10升牛初乳中IGF-Ⅰ的生产及在大鼠肠粘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