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坡路面上的车辆荷载仿真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 第10-12页 |
| ·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车辆和路面相互作用 | 第10-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车—路系统相关参数调查和分析 | 第13-23页 |
| ·典型重型车辆和轴载调查 | 第13-16页 |
| ·典型路段车辆组成和轴载调查 | 第13-15页 |
| ·典型路段车辆组成和轴载调查分析 | 第15-16页 |
| ·平整度及行驶车辆稳定性分析 | 第16-22页 |
| ·路面不平度分析 | 第16-18页 |
| ·弯坡路面行驶车辆的稳定性分析 | 第18-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车辆荷载分析 | 第23-30页 |
| ·车辆荷载分类 | 第23-24页 |
| ·静态荷载 | 第23页 |
| ·动态荷载 | 第23-24页 |
|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理论 | 第24-26页 |
| ·四自由度1+2 型车辆振动模型 | 第26-28页 |
| ·车辆动荷载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车辆系统建模 | 第30-43页 |
| ·ADAMS/Car 建模思路 | 第30页 |
| ·车辆参数及模型简化 | 第30-31页 |
| ·重型卡车模型 | 第31-42页 |
| ·前悬架模型 | 第33-36页 |
| ·后悬架模型 | 第36-37页 |
| ·转向系统模型 | 第37页 |
| ·轮胎模型 | 第37-39页 |
| ·车身模型 | 第39-40页 |
| ·整车模型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路面系统建模 | 第43-54页 |
| ·ADAMS/Car 道路模型 | 第43-46页 |
| ·2D 道路 | 第43-44页 |
| ·3D 道路 | 第44-46页 |
| ·非实测弯坡路面模型 | 第46-49页 |
| ·弯坡VC 程序 | 第46-48页 |
| ·非实测弯坡路面模型 | 第48-49页 |
| ·实测弯坡路面模型 | 第49-53页 |
| ·插值函数的生成 | 第49-50页 |
| ·平面网格划分 | 第50页 |
| ·路面模型的生成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车—路系统仿真分析 | 第54-80页 |
| ·整车仿真的一般步骤 | 第54-55页 |
| ·车轮动荷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76页 |
| ·不同坡度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 | 第55-65页 |
| ·不同弯度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 | 第65-70页 |
| ·不同车速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 | 第70-74页 |
| ·路面不平度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 | 第74-75页 |
| ·轴重对车轮动荷载的影响 | 第75-76页 |
| ·实测弯坡路面和平直路面的车轮动荷载分析对比 | 第76-79页 |
| ·实测弯坡路面的车轮动荷载分析 | 第77页 |
| ·平直路面的车轮动荷载分析 | 第77-79页 |
| ·不同路面的车轮动荷载对比 | 第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0-8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80页 |
|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