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9-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 第15-21页 |
(一) 实践概述 | 第15-16页 |
(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内涵分析 | 第16-19页 |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理念探源 | 第16-17页 |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 第17-18页 |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特点 | 第18-19页 |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 第19-20页 |
(四) 本研究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20-21页 |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 | 第21-23页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 | 第21-22页 |
2、马克思主义有关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分析 | 第22-23页 |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影响 | 第23-24页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3页 |
2、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 第23-24页 |
(三) 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 | 第24-26页 |
1、教学理念从"教学生学"向"学生自己学"转变 | 第24页 |
2、教学方式多样化 | 第24页 |
3、教育管理学的兴起 | 第24-26页 |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实依据 | 第26-30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系列方针政策 | 第26-27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 第27-28页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 第28-30页 |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30-31页 |
1、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 第30-31页 |
2、阶段性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 | 第31页 |
3、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模式 | 第31页 |
(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1、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深刻 | 第32页 |
2、实践教学基地不足 | 第32-33页 |
3、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 第33页 |
4、实践教学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 第33页 |
5、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 第33-34页 |
6、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 第34页 |
7、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 第34-35页 |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管理 | 第37-46页 |
(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管理的意义 | 第37-38页 |
(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管理内容 | 第38-44页 |
1、实践教学领导机构的管理 | 第38页 |
2、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管理 | 第38-40页 |
3、社会实践环节操作规范的管理 | 第40-42页 |
4、社会实践基地开发与利用的管理 | 第42页 |
5、实践教学考核的管理 | 第42-43页 |
6、实践教学的保障管理 | 第43-44页 |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 第44-46页 |
六、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