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2.1 基于目标函数分类的设施选址问题 | 第22-24页 |
2.1.1 P-中值问题 | 第22-23页 |
2.1.2 P-中心问题 | 第23页 |
2.1.3 覆盖问题 | 第23-24页 |
2.2 基于需求分类的设施选址问题 | 第24-30页 |
2.2.1 空间离散需求下的选址问题 | 第24-26页 |
2.2.2 空间连续需求下的面状需求选址问题 | 第26-28页 |
2.2.3 空间连续需求下的线状需求选址问题 | 第28-30页 |
2.3 考虑上级供应设施的选址问题 | 第30-32页 |
2.3.1 多级供应链中的物流节点选址问题 | 第30-31页 |
2.3.2 供应设施和物流节点同时选址的模型 | 第31-32页 |
2.4 基于Voronoi图的选址问题相关算法研究 | 第32-33页 |
2.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中的两级设施选址问题 | 第34-39页 |
3.1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选址特点 | 第34-35页 |
3.1.1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中的物流节点选址 | 第34-35页 |
3.1.2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上级供应设施选址 | 第35页 |
3.2 铁路建设工程物流节点选址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3.3 铁路建设项目中的两级设施选址问题描述及分析 | 第36-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集合覆盖问题的两级设施选址模型 | 第39-49页 |
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9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39-41页 |
4.3 算法设计 | 第41-48页 |
4.3.1 理论基础 | 第41-43页 |
4.3.2 基于Voronoi图的删除法 | 第43-45页 |
4.3.3 基于覆盖圆的添加法 | 第45-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京沈高铁建设项目两级设施选址实证分析 | 第49-69页 |
5.1 京沈高速铁路项目概况 | 第49-51页 |
5.2 京沈高速铁路线路拟合及选址备选点的选取 | 第51-56页 |
5.2.1 京沈高速铁路线路拟合 | 第51-53页 |
5.2.2 备选物流节点选取 | 第53-55页 |
5.2.3 备选供应设施选取 | 第55-56页 |
5.3 删除法求解基于集合覆盖问题的物流节点两级选址模型 | 第56-63页 |
5.3.1 求解过程 | 第56-60页 |
5.3.2 求解结果 | 第60-62页 |
5.3.3 关于覆盖半径的敏感性分析 | 第62-63页 |
5.4 添加法求解基于集合覆盖问题的物流节点两级选址模型 | 第63-67页 |
5.4.1 求解过程 | 第63-65页 |
5.4.2 求解结果 | 第65-66页 |
5.4.3 关于覆盖半径的敏感性分析 | 第66-67页 |
5.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