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识别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导言第12-20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1.2.1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第13-14页
        1.2.2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风险第14-15页
        1.2.3 风险识别第15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数据来源第17-18页
        1.4.3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第19-20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19页
        1.5.2 存在的不足第19-2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0-26页
    2.1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文献简要回顾第20-22页
        2.1.1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生成原因第20页
        2.1.2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模式划分第20-21页
        2.1.3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优势第21页
        2.1.4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组织绩效第21页
        2.1.5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2.1.6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第22页
        2.1.7 小结第22页
    2.2 国内外关于金融风险的研究第22-26页
        2.2.1 金融风险的种类第22-23页
        2.2.2 金融组织风险的评价和监测第23-25页
        2.2.3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分析框架与理论支持第26-32页
    3.1 分析框架—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理论模型第26-28页
    3.2 理论支持—风险管理理论第28-32页
        3.2.1 金融不稳定假说第29页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0页
        3.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30-32页
第4章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和风险刻画第32-38页
    4.1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现状第32-34页
    4.2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表现第34-36页
        4.2.1 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薄弱第34-35页
        4.2.2 从组织生发来看,资金投向偏离初衷、跨区域经营第35页
        4.2.3 从组织运行来看,互助金投放利率偏高、违规超额第35-36页
        4.2.4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第36页
    4.3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风险的特点第36-38页
第5章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识别判断第38-58页
    5.1 研究方法第38页
    5.2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风险识别体系的建立第38-43页
        5.2.1 风险识别体系建立的原则第38-39页
        5.2.2 数据来源及风险识别体系的各风险识别项第39-43页
    5.3 风险识别的因子分析过程及结果第43-58页
        5.3.1 描述性统计第43-44页
        5.3.2 量表信度检验第44-45页
        5.3.3 适应性分析第45-47页
        5.3.4 确定公共因子个数第47-49页
        5.3.5 因子分析结果第49-51页
        5.3.6 因子分析结果分析第51-58页
第6章 案例分析—基于F社与Y社的风险识别分析第58-64页
    6.1 F社和Y社的基本情况第58-59页
    6.2 F社和Y社的内部治理机制,管理者情况和外部竞争第59-61页
        6.2.1 F社和Y社的内部治理机制第59-60页
        6.2.2 管理者情况第60-61页
        6.2.3 外部竞争情况第61页
    6.3 案例启示第61-64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第64-68页
    7.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7.2 政策建议第65-68页
        7.2.1 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约束管理者的内部人控制第65页
        7.2.2 提升普通社员的参与积极性,增强社员间的相互联接第65页
        7.2.3 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第65-66页
        7.2.4 完善资金互助社监管政策,确立有效的监管部门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动因研究--基于治理有效性视角
下一篇: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信贷行为与经营绩效--基于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