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动因研究--基于治理有效性视角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导言第12-20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第13-16页
        1.2.1 研究目标第13-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2.3 概念界定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数据来源第16-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19页
        1.4.2 可能的不足第19-20页
第2章 农村资金互助社文献综述第20-28页
    2.1 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研究综述第20-21页
        2.1.1 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发育机理的研究第20页
        2.1.2 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优势的研究第20页
        2.1.3 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绩效的研究第20-21页
        2.1.4 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的研究第21页
    2.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资本结构研究第21-22页
    2.3 农村合作金融使命漂移相关研究第22-25页
        2.3.1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使命漂移定义的研究第22页
        2.3.2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使命漂移成因的研究第22-23页
        2.3.3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使命漂移衡量的研究第23-25页
    2.4 文献评述第25-28页
第3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第28-32页
    3.1 分析框架第28-29页
        3.1.1 资本结构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的影响第28-29页
        3.1.2 治理机制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的影响第29页
    3.2 研究假说第29-32页
第4章 组织治理有效性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影响的定性分析第32-38页
    4.1 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概述第32-33页
        4.1.1 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机制分析第32页
        4.1.2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治理有效性比较第32-33页
    4.2 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表现形式第33-34页
    4.3 有效治理抑制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第34-38页
第5章 组织治理有效性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8-50页
    5.1 变量选择第38-40页
        5.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第38页
        5.1.2 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变量第38页
        5.1.3 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机制变量第38-40页
        5.1.4 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变量第40页
    5.2 描述性分析第40-44页
        5.2.1 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变量第40-41页
        5.2.2 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机制变量第41-43页
        5.2.3 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变量第43-44页
    5.3 模型设置第44-45页
    5.4 实证结果分析第45-50页
第6章 组织治理有效性抑制农村资金互助社"使命漂移"——基于案例的分析第50-58页
    6.1 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概况第50-52页
        6.1.1 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案例背景第50页
        6.1.2 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营概述第50-52页
    6.2 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组织架构和资本结构第52-54页
        6.2.1 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组织架构第52-53页
        6.2.2 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资本结构第53-54页
    6.3 滨海县农村资金互助社治理机制第54-56页
    6.4 案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启示第56-58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第58-62页
    7.1 全文总结第58-59页
    7.2 政策建议第59-62页
        7.2.1 优化资本结构,约束资本大户趋利主张第59页
        7.2.2 实现"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协调发展,保障社员参与度第59页
        7.2.3 改善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降低内部合谋行为第59-60页
        7.2.4 强化社员退出机制,加大管理者违规机会成本第60页
        7.2.5 完善外部环境,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康可持续发展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第68-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基于大股东控制权的角度
下一篇: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风险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