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时期儿童青少年耻感培育研究--以西安市、铜川市儿童青少年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状况第13页
        1.2.3 对已有研究状况的评价第13-14页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1.3.1 耻感第14-15页
        1.3.2 耻感培育第15页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5-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3 研究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新时期儿童青少年耻感培育现状及原因分析第17-26页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第17页
    2.2 调查结果分析第17-22页
        2.2.1 新时期儿童耻感状况第17-19页
        2.2.2 新时期少年耻感状况第19-20页
        2.2.3 新时期青年耻感状况第20-22页
    2.3 新时期儿童青少年耻感的存在问题第22-23页
    2.4 原因分析第23-26页
第三章 新时期儿童青少年耻感培育的现实紧迫性及其核心内容第26-37页
    3.1 儿童青少年耻感培育的现实紧迫性第26-27页
        3.1.1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第26-27页
        3.1.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第27页
    3.2 儿童青少年耻感培育的核心内容第27-37页
        3.2.1 儿童耻感培育的内容第27-30页
        3.2.2 少年耻感培育的内容第30-33页
        3.2.3 青年耻感培育的内容第33-37页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耻感培育的实现路径第37-48页
    4.1 有效转化儿童青少年耻感意识第37-40页
        4.1.1 强化耻感道德认知第37-38页
        4.1.2 重视情感培育升华第38-40页
        4.1.3 建立道德行为规范第40页
    4.2 全面提升学校耻感培育体系第40-43页
        4.2.1 加强耻感理念培育第40-41页
        4.2.2 强化师德示范引领第41-42页
        4.2.3 净化校园文化风气第42-43页
    4.3 全方位塑造良好社会道德新风尚第43-48页
        4.3.1 坚持营造耻感风尚第43-45页
        4.3.2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第45-46页
        4.3.3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公盐征购研究
下一篇:“黄昏”还是“复兴”:鲍曼后现代道德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