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唯物史观视角下中国梦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14-2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文献综述第16-22页
        (一)关于中国梦实现路径的宏观研究第16-19页
        (二)关于中国梦与唯物史观关系研究第19-21页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1-22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2-26页
        (一)研究思路第22-23页
        (二)研究方法第23-26页
第一章 中国梦的唯物史观阐释第26-38页
    一、生产力发展以人民幸福为终极目标第26-30页
        (一)历史主体是发展生产力的践行者第26-28页
        (二)人民幸福是历史主体的切实需求第28-30页
    二、经济进步是国家富强的根本要求第30-34页
        (一)国家富强以经济发展繁荣兴旺为物质基础第30-32页
        (二)国家富强以生产关系日臻完善为有效保障第32-34页
    三、中国精神凝练是民族振兴的基本条件第34-38页
        (一)中国精神引领民族振兴方向第34-35页
        (二)中国精神支撑民族振兴高度第35-38页
第二章 中国梦实现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及障碍第38-60页
    一、中国梦实现路径含义与结构分类第38-44页
        (一)中国梦实现路径基本含义第38-42页
        (二)中国梦实现路径结构分类第42-44页
    二、中国梦实现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第44-51页
        (一)中国梦实现路径选择的环境因素第44-45页
        (二)中国梦实现路径选择的经济因素第45-47页
        (三)中国梦实现路径选择的制度因素第47-49页
        (四)中国梦实现路径选择的人文因素第49-51页
    三、中国梦实现路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51-60页
        (一)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不足第51-53页
        (二)实现中国梦亟需改善民生第53-56页
        (三)经济问题阻碍中国梦实现第56-60页
第三章 中国梦实现路径的历史借鉴第60-76页
    一、中国梦的“今”与“昔”第60-67页
        (一)儒家传统“大同”之梦第60-62页
        (二)“天国梦”与“洋务梦”第62-64页
        (三)“立宪梦”与“共和梦”第64-66页
        (四)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第66-67页
    二、中国梦的“东”与“西”第67-71页
        (一)中国梦和“美国梦”第67-69页
        (二)中国梦和“日本梦”第69-70页
        (三)中国梦和“苏联梦”第70-71页
    三、中国梦的“国”与“家”第71-76页
        (一)国与家的哲理思考第71-73页
        (二)国与家的历史依据第73-74页
        (三)国与家的现实情怀第74-76页
第四章 中国梦实现路径的若干思考第76-84页
    一、加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物质基础第76-78页
        (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76-77页
        (二)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缩小贫富差距第77-78页
    二、着力解决民生实际问题疏通中国梦实现的力量源泉第78-80页
        (一)教育事业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事业第78-79页
        (二)完善医疗体系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本前提第79页
        (三)老有所养是衡量社会民生保障水平的关键所在第79-80页
    三、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疏浚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之源第80-84页
        (一)中国梦理论与实践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前沿阵地第80-81页
        (二)中国梦理论与实践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战场第81页
        (三)中国梦理论与实践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侧翼力量第81-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东地区县域小微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调查与研究--以H县为例
下一篇:湖北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