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混凝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1.1 混凝技术的重要性 | 第14页 |
1.1.2 国内混凝沉淀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1.3 国外混凝沉淀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2 混凝作用机理 | 第15-19页 |
1.2.1 混凝技术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1.2.2 混凝技术的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1.2.3 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3 聚合氯化铝中Al(Ⅲ)的形态分布以及分析方法 | 第19-25页 |
1.3.1 聚合氯化铝中Al(Ⅲ)的形态分布 | 第19-23页 |
1.3.2 聚合氯化铝中Al(Ⅲ)形态的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第2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25-28页 |
2.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2.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2.3 水质指标测试及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4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27-28页 |
第3章 污水混凝过程中悬浮物及磷对混凝剂消耗的影响研究 | 第28-43页 |
3.1 初始磷及悬浮物浓度对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28-38页 |
3.1.1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3.1.2 试验步骤 | 第29页 |
3.1.3 初始磷浓度对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29-34页 |
3.1.4 初始悬浮物浓度对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34-38页 |
3.2 磷酸盐-悬浮物复合人工配水的混凝处理效果 | 第38-39页 |
3.3 实际废水条件下的混凝试验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混凝剂湿配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43-58页 |
4.1 团岛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中磷的形态分析 | 第43-45页 |
4.1.1 磷形态分析流程 | 第43-44页 |
4.1.2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2 人工配水条件下湿配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45-50页 |
4.2.1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45-46页 |
4.2.2 湿配浓度对PAC的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6-49页 |
4.2.3 湿配浓度对FeCl3的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实际废水条件下湿配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50-55页 |
4.3.1 试验水质 | 第50-51页 |
4.3.2 湿配浓度对PAC的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1-54页 |
4.3.3 湿配浓度对FeCl3的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5章 不同稀释条件下聚合氯化铝溶液中Al(Ⅲ)的形态分布试验研究 | 第58-71页 |
5.1 Al(Ⅲ)的形态分析方法 | 第58-60页 |
5.1.1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5.1.2 试验步骤 | 第59-60页 |
5.2 不同稀释条件下聚铝溶液中Al(Ⅲ)形态分布情况 | 第60-64页 |
5.2.1 湿配浓度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2 稀释时间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3 pH值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4 温度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不同稀释条件对络合反应速率常数kb的影响 | 第64-69页 |
5.3.1 络合反应速率常数kb值概述 | 第64-65页 |
5.3.2 湿配浓度对络合反应速率常数kb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3 稀释时间对络合反应速率常数kb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4 pH值对络合反应速率常数kb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5 温度对络合反应速率常数kb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5页 |
6.1 结论 | 第71-74页 |
6.1.1 污水混凝过程中悬浮物及磷对混凝剂消耗的影响研究 | 第71页 |
6.1.2 混凝剂湿配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71-72页 |
6.1.3 不同稀释条件下聚合氯化铝溶液中Al(Ⅲ)的形态分布试验研究 | 第72-74页 |
6.2 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