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评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5 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1.1 绩效 | 第14页 |
2.1.2 财务绩效评价 | 第14-15页 |
2.1.3 非财务绩效 | 第15页 |
2.2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6页 |
2.2.4 权变理论 | 第16-18页 |
第3章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与指标选取 | 第18-23页 |
3.1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 第18-19页 |
3.1.1 评价方法简介 | 第18-19页 |
3.1.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及步骤 | 第19页 |
3.2 绩效评价的构建原则 | 第19-20页 |
3.3 服装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 | 第20-23页 |
3.3.1 偿债能力指标选取 | 第20-21页 |
3.3.2 盈利能力指标选取 | 第21-22页 |
3.3.3 营运能力指标选取 | 第22页 |
3.3.4 发展能力指标选取 | 第22-23页 |
第4章 服装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23-32页 |
4.1 样本数据来源 | 第23-25页 |
4.2 实证分析过程 | 第25-30页 |
4.2.1 描述性分析 | 第25-26页 |
4.2.2 服装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6-30页 |
4.3 实证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第5章 提高服装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32-40页 |
5.1 增强自身财务实力 | 第32-33页 |
5.1.1 调整债务管理能力 | 第32页 |
5.1.2 提升企业财务形象 | 第32-33页 |
5.2 加强企业品牌竞争力 | 第33-35页 |
5.2.1 强化企业品牌意识 | 第33-34页 |
5.2.2 实施多品牌战略 | 第34-35页 |
5.3 逐步实现“两线融合”发展 | 第35-36页 |
5.3.1 线下向线上逐步靠拢 | 第35-36页 |
5.3.2 实施多渠道分销模式 | 第36页 |
5.4 提高服装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 第36-38页 |
5.4.1 加强企业生产能力 | 第36-37页 |
5.4.2 控制企业成本 | 第37-38页 |
5.5 提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企业营运能力 | 第38-40页 |
5.5.1 优化企业周转速度 | 第38页 |
5.5.2 提升企业内部营运效率与质量 | 第38-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0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