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1.1 羰基化合物的氰化反应简介 | 第11-13页 |
1.2 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酮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4 论文立题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手性(Salen)AlCl/叶立德络合物催化的酮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研究 | 第24-61页 |
2.1 增强手性金属络合物的Lewis酸性的方法及应用简介 | 第25-28页 |
2.2 (Salen)AlCl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简介 | 第28-29页 |
2.3 课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2.4 机理研究 | 第31-47页 |
2.5 串联Wittig/不对称硅氰化反应 | 第47-53页 |
2.6 简单酮的硅氰化反应 | 第53-5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双功能硅氰化试剂参与的酮的硅氰化反应研究 | 第61-76页 |
3.1 硅原子作为临时桥链的反应简介 | 第61-65页 |
3.2 课题的提出 | 第65-67页 |
3.3 ClCH_2(CH_3)_2SiCN的硅氰化反应条件优化 | 第67-68页 |
3.4 ClCH_2(CH_3)_2SiCN的硅氰化反应底物考察及其应用 | 第68-71页 |
3.5 串联不对称硅氰化/官能团转移反应其应用 | 第71-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羰基稳定的磷叶立德促进的酮的硅氰化反应 | 第76-91页 |
4.1 酮的外消旋硅氰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77-80页 |
4.2 课题的提出 | 第80-81页 |
4.3 反应条件优化 | 第81-83页 |
4.4 反应底物考察 | 第83-84页 |
4.5 初步的机理研究 | 第84-90页 |
4.6 本章小结和展望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实验部分 | 第93-151页 |
6.1 实验通则 | 第93页 |
6.2 α,β不饱和醛参与的串联Wittig/不对称硅氰化反应 | 第93-102页 |
6.3 脂肪醛参与的串联Wittig/不对称硅氰化反应 | 第102-105页 |
6.4 产物74a的衍生化极其绝对构型确定 | 第105-110页 |
6.5 普通酮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化反应 | 第110-118页 |
6.6 Me_2(CH_2Cl)SiCN 的合成 | 第118页 |
6.7 Me_2(CH_2Cl)SiCN对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 第118-132页 |
6.8 串联不对称规氰化/官能团转移反应其应用 | 第132-139页 |
6.9 (5)-CPB信息素的改进全合成路线 | 第139-140页 |
6.10 产物103a的衍生化 | 第140-142页 |
6.11 叶立德42h促进的酮的消旋硅氰化反应 | 第142-147页 |
6.12 化合物82和83的单晶数据 | 第147-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1页 |
附录 | 第161-16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4-166页 |
致谢 | 第166页 |